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曼班三队沧海变桑田】聚群力|苏云华:是记者 又是驻村扶贫队员

2020-11-16 10:17:47   来源:云南日报

  作为记者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来自西双版纳报的苏云华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悟。

  “因为具有这样双重身份的独特情感,所以进入曼班三队采访的时候,我很容易就与这个村寨建立起感情的连接。”苏云华说,因为在两个身份的交融中,看到村民和村寨发生的变化,长时间驻村扶贫的她更能感同身受。

  在驻村从事扶贫工作的同时,苏云华还要以西双版纳报勐海记者站驻站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报道。2016年她也被报社派往勐海县勐混镇曼赛村委会当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她第一次来到曼班三队采访,至今已经有了10多次曼班三队的采访报道经历,写出了有关曼班三队精准扶贫的稿件已经见报10余篇。对于曼班三队、对于扶贫,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

  “村民脱贫后,按照我驻村扶贫村寨老人得说法,过去想都不敢想还可以过上这样好的生活。”

  苏云华驻村的所在地,也是她的出生地,因此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其实帮扶的是自己村寨的兄弟姐妹。

  “看着两个村寨村民的生活变化,我获得了太多的幸福感,这种感激已经找不到语言来形容了。”苏云华说,她驻村的村寨是个布朗族聚居的村寨,与曼班三队一样属于“直过民族”,过去同样与世隔绝、不通路、没有电。但这样的状况如今已完全改变了。

  苏云华在这次蹲点曼班三队的过程中,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团一起进村,协助跟进了每一个人物的采访,整个过程中,凭借她对村民的了解,帮采访团挖掘出了很多故事的动人细节。她在采访过程里不留余力,奋力的捕捉每一个点。

  “这可能是我工作的模式,也是我表达感激的一种方式吧。”苏云华说。

  根据苏云华的观察,扶贫带来的最重要的改变,是村民“对自我的发展有了内生动力,打心底里对未来的生活有向往了。”关于此,她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进曼班三队见到的村民扎雨。

  当时扎雨的父母吸毒,卖掉了地,他就在外面的村寨到处流浪。实施精准扶贫后,扎雨从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浪汉,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转变为每天悉心照顾茶树的人,开始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憧憬。

  苏云华也和罗志华学到了很多驻村工作的经验。她采访他时,经常被村民打断,电视坏了,没药吃了,都找罗队长。养猪他也亲自示范,自己养一头,然后通过事实告诉村民,为什么自己的猪养的比他们的大。她明白了一个道理:把自己融入到村民中去,亲身示范,比说多少话都管用。

  “有一天,采访进行到下午了,罗队长打断了采访,告诉我他要先去喂猪,我看着他离开的样子,突然很想流泪。”同为村寨的驻村队员,苏云华心里很能理解罗志华,“他们的工作量太大了,细致又全面,难度也大。”

  曼班三队的采访报道,对苏云华来说,是将脱贫攻坚的成效与经验传播出去的最好途径。她说,“这样扶贫做出了实效,不然至今还会有多少人还处在极度贫困里。”

  现在最想做的是,把曼班三队的扶贫经验报道出去,让和她一样驻村扶贫的工作队员能看,为他们提供一些经验和信心。曼班三队这么难都能做的好,还有什么贫困是不能战胜的?

  作为一个用文字、同时也用脚步去实施精准扶贫的驻村工作队员,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苏云华说她依然还会跟进曼班三队的变化,并采访报道,她也由衷地希望曼班三队更为美好的明天早日到来。

  统筹策划 谭晶纯

  记者 赵雨桐 戴振华 浦美玲 郑海燕 /文 陈飞 普建彬/图(云报全媒体)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