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显活力 越夜越精彩
刚刚过去的黄金周,是“百企千店促消费”云南消费促进月活动收官的精彩一周。南强街、南屏街、滇越法式风情街、融创滇池后海……各类活动在各步行街轮番上演。通过创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业态,激发着消费者释放被新冠肺炎疫情抑制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活力;而夜经济,更是打开各类逛街的有趣方式。
南强街:美食加文化呈现“夜”差异
10月1日晚,中秋国庆之夜的昆明,流光溢彩,一派喜庆的气氛。晚8点,在昆明著名的老街南强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八方游客和市民来到这里共度中秋国庆之夜。
“八月中正,秋高气爽,清辉盈户,玉兔皎皎。云南汉服,聚于春城,华冠翠带,衣袂翩翩,把酒临风,共咏婵娟……”在位于街道集中交汇点的电子大屏前,由云南传统文化研究会汉服协会会员表演的中秋传统汉文化祭月、拜月及巡游活动正式开始。诵读声中,身穿古代汉服,梳着古代发髻,衣袂飘飘的汉服协会会员和现场观众一起祭月,共庆中秋国庆。
在袅袅的琵琶曲 《汉宫秋月》声中,云南汉服协会会长刘丹向记者介绍,从2018年开始,汉服协会就与南强街合作,开始进行祭月、拜月、巡游等活动的表演,一是为了加深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民众的爱国、爱家之情;二是为了提升南强街的人气,助力夜经济的打造。
“南强街是昆明最具烟火气的街道,整条街营业到凌晨2点。”昆明伍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总监姚骅介绍,近期,云南省委、省政府实行了“净餐馆”行动,南强街巷作为云南省“净餐馆”示范街区,为本地市民及外地游客提供了安全、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通过近两年的打造,在吃的方面,南强夜市包括了南强集市及南强深夜食堂。夜市涵盖了本地时尚小吃、东南亚异国风味美食、各色酒肆,还有52种小吃、饮品等。深夜食堂则囊括云南有特色的烧烤名摊。
“疫情之后,从商家的经营数据和街巷的人气看,南强街巷的消费恢复得比较快。7月,我们还拿出了150万元的消费券来拉动内需和刺激消费。把深夜食堂打造成昆明市南强不夜街将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昆明南强街巷运营商茴香企业副总裁赵碧砚表示,夜经济一定要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消费群体,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地理位置,以及项目的业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打造。
南屏步行街片区:提升改造焕发“夜”活力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昆明主城中心的南屏步行街片区早已人流如织。
规整亮丽的北后街上,一个100余人的省外旅行团深入若干品牌商家入驻的“深夜食堂”,用舌尖体验昆明的夜生活。正义坊购物中心北馆负一层的“国潮荟”虽然开业时间不长,但完善的设施、丰富的业态,特别是20多个品牌首家门店的集聚,还是吸引了众多客人光顾。分别于今年6月和8月完成打造、开始运营的端仕街、正义路也成为新的消费旺地,小吃、商品摊点前人头攒动。
“以前晚饭后到昆明百货大楼逛逛,已经是很时髦的事情了。哪能想到20多年后,这里好吃好玩好买的有那么多,全家老少都非常喜欢。”居住在南屏步行街附近的老昆明人周建国连连感叹街区的变化。
“夜间经济是南屏步行街片区最具特色的业态之一。”记者从五华区商务局了解到,2019年以来,按照国家、省、市关于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的部署,五华区以政府指导、市场主导、示范引导的思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突出特色、注重创新,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经过一年的努力,五华区依托南屏步行街聚集南强街、甬道街、正义路、端仕街等示范街区,突出多元、特色业态,打造了全省夜经济地标。
让夜经济活力不断迸发,是南屏步行街片区提升改造这盘大棋中的重要一步。自2018年启动以来,该项目围绕优化街区环境、提高商业质量、打造智慧街区、增强文化底蕴、规范管理运营五大方面全力推进。今年7月,南屏步行街还被商务部列入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名单。
“在方圆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信步而行,游、购、食、住、娱一样不落;不管游客还是居民,都能在这里感受到休闲消费的乐趣……”不少业界人士评论,南屏步行街片区积极调动社会投资、充分挖掘文化底蕴、不断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提升消费体验的发展路径,值得总结和借鉴。
监测显示,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南屏步行街片区成为外地游客晚间领略昆明魅力的热门场所之一,夜间高峰时段客流量快速恢复,并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奥斯迪百年滇越法式风情街:规范与活力打造“夜”名片
每天晚8点至10点半,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联盟路的奥斯迪百年滇越法式风情街会成为不少上班族们下班后的“打卡”地。淘一个有意思的小玩意儿,选一束花送给心爱的ta,伴着high乐“宠幸”特色美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国庆期间,风情街热闹非凡。特色摊位上的云南特色手工艺品受到各地游客欢迎,集聚云南特色美食的万宏美食城成了游客们“逛吃逛吃”的不二之选。现在酒吧街升级改造已初步完成,不少店主兴奋地告诉记者,这里的人流量一直在持续恢复中,他们店内的座位很早就被预定出去了。
“除了正常经营,我们计划承接更多年会和下午茶等活动,同时推出更多新产品。”记者见到安迪赫尔餐吧老板杨飞时,他正在和员工讨论接下来的营销方案,风情街火热的人气让他思考着把事业做大。他说,选择在这里开店是因为周围的商圈更加成熟,人流也更集中,但他更看重这里的整体规划。
云南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商业运营总经理李燕青笑着说,杨飞提到的“整体规划”,正是他们着力实现的目标。按照“化零为整,集点成面”的指导思想,奥斯迪集团在百年滇越法式风情街统筹规划了由特色摊位、尚义花市、水果街、万宏美食城组成的联盟创意市集。这个市集已初具规模,他们希望打造一个业态丰富、规划有序的不夜城。
“我们认为,发展夜经济,需要政府的引导监管,也需要管理方的走心运营以及商户的有序经营,既要发挥市场的活力,也要留下管理痕迹。”例如,摊位区明确杜绝有明火和油烟的业态,商家也不能沿街叫卖,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帐篷、射灯、桌椅等设施设备的提供和电路铺设既要为经营者解决后顾之忧,又要保证安全;对商家从业资质要进行核验,对货品来源和产品质量要不定期抽查,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的市场吸引了600多个商家竞争150个摊位,更有不少白领晚上在这里做起了小生意,体验另一种生活。
“我们可是联盟创意市集上的销售冠军。”市集上唯一一家卖沙金的摊位人头攒动。这个摊位由钱静舒姐妹两人经营。“市集入驻手续办理快捷,每月租金还不到1000元,而且每晚都有工作人员巡查管理,经营环境好,我们打算一直在这儿做下去。”钱静舒说。
“这两个摊位都是我家的,我还把市集介绍给了我的朋友,一次就介绍了5个摊位出去呢。”尚义花市里梦萌园艺的老板说,以前花市里大多数商家晚上7点左右就关店了,随着奥斯迪百年滇越法式风情街联盟创意市集开市,尚义花市有了“夜生活”,入驻商家的增多使人气越来越旺,她们也享受了这个红利。
昆明融创滇池后海:创新与融合推送“夜”精彩
今年中秋月圆夜,开业近一年的昆明融创滇池后海成为不少居民、游客合家团聚、夜游的新选择。约1.6公里长的滨河商业街上,大红灯笼高挂,古乐音符流淌,人们赏月、听曲、品茗、漫步,欢声笑语在凉爽的秋风中蔓延。
“西山下、滇池畔的区位和风光,赋予了滇池后海天生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度挖掘资源,积极创新模式,把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的产品业态有机融合,在国庆中秋长假前夕推出夜游项目,充分满足休闲度假消费的市场需求。”昆明融创汇鑫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营运副总经理李娜介绍。
民族元素方面,在打造少数民族主题广场、街区的同时,集中展示扎染、彝绣、烤茶、竹编等传统民族手工技艺,并增加傍晚的少数民族歌舞演出场次;现代时尚方面,除引入潮流运动、精致美食、酷乐潮玩、健康零售等各类品牌外,还顺应年轻群体生活方式,更新夜间玩乐内容,完善小吃、手伴、酒吧、咖啡馆、茶馆等业态。
在运营管理方的支持、带动下,不少入驻滇池后海的商家也纷纷行动,从融合的角度出发,对发展夜间经济进行尝试和探索。
“假日期间生意不错,上座率接近100%。”Fiourishing LIVE HOUSE音乐餐吧内,负责人吴玉贤十分忙碌。“晚餐以滇菜为主,穿插少数民族祝酒歌、民族乐器演奏;夜场以品酒为主、烧烤为辅,搭配驻场音乐人流行乐唱奏表演。”通过融合,音乐餐吧同时受到本地和外地客人欢迎。
定期举行晚间小型音乐会,展示、销售吉他、手鼓、贝斯、葫芦丝等中西乐器以及云南民族音乐作品,提供专业歌曲录制服务……晚间的“果果声音”门店很热闹,四川游客吴玉和朋友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和门店负责人左泽交流云南民乐。“最让我感到特别的是,店里设置了专业录音棚,用新颖的方式体验、传播云南民族音乐。”吴玉说。
“对于外地游客,滇池后海是云南民族文化的展示窗口,对于本地居民,滇池后海是城市的会客厅。”李娜说,通过融合创新,抓住市场复苏的机会,滇池后海的夜经济取得了较好成果。
记者 李恒强 伍平 姚程程 朱海 韩成圆 文/图(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