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看云南│迪庆: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赢得患者好评
“有了这个中(藏)医馆,我们看病做理疗方便多了。”“周边患者可以来这里做常规检查,还可以进行宫外孕手术、阑尾切除术等。”9月15日,“健康奔小康”全国媒体健康扶贫云南行活动来到了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卫生院、虎跳峡镇中心卫生院,记者了解到自健康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迪庆州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小中甸镇卫生院:中(藏)医馆受欢迎
“来这里做完针灸后我的腰舒服多了,谢谢医生。”9月15日,家住小中甸镇团结村的藏族村民杨伟忠在小中甸镇卫生院中(藏)医馆理疗结束后,微笑着向医生表示感谢。“很舒服”“挺好的”“真不错”是大多数当地村民在中(藏)医馆理疗后作出的评价。
好评的背后,是健康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小中甸镇完成标准化卫生院建设,并结合实际打造出了中(藏)医馆这一特色科室的努力成果。
小中甸镇卫生院院长刘新华指着理疗记录表说:“我们这里95%的村民都是藏族,他们很信任藏药,我们就把中医和藏医相结合,在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开设了中(藏)医馆这一科室,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
刘新华介绍,过去,小中甸镇卫生院只设有门诊室、药房和护士站,基础设施陈旧,医疗设备落后。如今,完成标准化卫生院建设后,不仅完善了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还不断完善诊疗制度,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设立了独具特色的中(藏)医馆并能开展中(藏)药汤剂、针剂、灸法、推拿、火罐、刮痧、敷贴、中药熏蒸等中(藏)医药适宜技术,满足周边贫困村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虎跳峡镇中心卫生院:创“甲”背后付出多
2019年11月5日,虎跳峡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云南省甲级乡镇卫生院的评审,成为了迪庆州首家甲级卫生院。
走进虎跳峡镇中心卫生院,心脑血管救治站和慢病管理中心的绿色标志十分显眼。虎跳峡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余顺海介绍,除了这“一站一中心”,卫生院还设置了中医科、妇产科、内儿科、外科、急诊科、医技科等科室,可开展剖宫产术、卵巢囊肿切除术、宫外孕手术、阑尾切除术等手术,能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急危重症病人初步现场急救和转诊。
当然,创“甲”成功,除了虎跳峡镇中心卫生院完成标准化建设,还与103名医护人员一直保持学习状态密不可分。
“一方面医护人员到各地进修学习提升能力,另一方面卫生院较大的诊疗量也利于医护人员诊疗能力的提升。”余顺海说。
2019年,虎跳峡镇中心卫生院全年门诊人次9.7万人次,住院病人1768人次,手术病人138例,实际开放床位66张。余顺海期待着,卫生院新区扩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就医环境有较大改善,更多患者能在这里接受救治。
小中甸镇卫生院、虎跳峡镇中心卫生院仅仅是迪庆州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随着健康扶贫深入开展,迪庆州各乡镇卫生院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不断升级,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看病救医将更方便实惠。
【延伸阅读】
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定,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需要达到: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的基本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三个一”:
1.每个贫困县建好1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
2.每个乡镇建成1所政府办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卫生室。
医疗技术人员“三合格”:
1.每个县医院至少有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包括至少配备0.4名护士)。
2.每个乡镇卫生院注册全科医生或者执业医师不低于1名。
3.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 1 名人员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医疗服务能力“三条线”:
1.贫困县至少有 1 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并达到二级医院基本标准。住院床位不少于 100 张,业务用房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 60㎡ 或者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设备配置至少有给氧装置、呼吸机、B超等与业务需求相适应的设备。
2.每个乡镇卫生院设有床位10张以上。乡镇卫生院建筑面积20张床位及以下的,建筑面积达到300-1100㎡,21-99张床位的,每增设1张床位,建筑面积至少增加50㎡。100张床位及以上的,每增设1张床位,建筑面积至少增加55㎡。设备设施配置至少有急诊抢救箱、氧气瓶、切开缝合包等与业务需求相适应的设备。中心乡镇卫生院配有救护车。科室至少设置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公共卫生科或预防保健科。
3.每个行政村卫生室建筑面积60㎡以上(含60㎡),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至少配备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诊查床等基本医疗设备。
记者 姚程程(云南日报)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