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脱贫攻坚总决战】镇雄县:彝家小寨华丽蝶变
松林村干净整洁
扶贫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松林村以前在镇雄穷得出名,现在有了党的好政策和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这里已经完全变了样。”近日,记者来到镇雄县芒部镇松林村采访,正在自家阳台上歇息的79岁老人王自芬告诉记者,3年前,她家搬进位于松林村上下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家,2019年村子实现整村脱贫出列,这个彝家小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说,家门口的对联就是自己的心声:“迁出大山天地宽,脱贫致富如人愿——感谢党恩。”
聚焦脱贫攻坚补短板
松林村距镇雄县城20公里,有人口185户7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126人,是一个彝族聚居村落。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倾力帮扶下,镇雄县结合上下街村民小组民族聚居、生态良好、交通便利等优势,充分挖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以彝族文化为灵魂、改善基础为抓手、特色产业为支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248万元,对山、水、林、田、路、房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完善街道、广场、公园等基础设施,全面开展绿化、美化、亮化等提升工程,把上下街打造成引领脱贫攻坚的示范、改善人居环境的标杆、促进民族团结的典范。
目前,松林村依托辖区内邦兴生态果园、聚鑫源种植养殖、盛杰蔬菜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围绕脱贫攻坚布局产业、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围绕基础建设整合项目资金,以及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三围绕四跟着”机制,按户均投入7400元产业扶持资金,引导38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入股专业合作社,种植特色林果500亩、冷凉蔬菜200亩,养殖乌蒙小黄牛100头、生猪300头。
挖掘民族文化创特色
紧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建设主题,松林村按照民房改造融入彝族元素、公共服务突出彝族主题、文体活动展现彝族风采、村规民约尊重彝族习俗的原则,通过建筑居所、饮食习俗、服饰着装、歌舞文化等全方位展示彝族特色,着力把上下街打造成民族文化休闲旅游乐园。
目前,彝族文化培训中心、彝族风情景观水坝等彝族特色景观建筑和占地8000平方米的彝族特色广场已完成建设,占地2000平方米的彝族主题公园正加紧建设。同时,在上下街示范点开设了紫砂石壶、尖山刺绣等镇雄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形象展厅,邀请云南技师学院对上下街群众进行彝族歌舞培训并组建一支16人的彝族歌舞表演队,为开发精品乡村旅游、发展地方民族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和政府为我们修好了房子,建好了广场,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里连续举办了两届镇雄县乡村旅游节,给我们增加了不少收入。”上下街建档立卡贫困户申庆方高兴地说。
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在位于上下街安置点的镇雄篮贝服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内,几十台缝纫机嗒嗒作响,贫困户吴长菊埋着头,熟练地忙着手里的活。
“在家门口打工,既能增加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和小孩,平时还能干点农活,比外出打工安逸。”吴长菊笑着说。松林村支书安燕介绍,村里很多妇女来这里上班,技术熟练的一个月工资有3000多元,新手也有2000元左右。
2019年初,芒部镇党委、政府和省委办公厅驻松林村扶贫工作队引进浙江篮贝工贸有限公司,选址松林村上下街,投资兴办镇雄篮贝服装有限公司,作为反光棉衣生产基地。目前,公司已为当地村民带来了100余个就业岗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占一半以上。
松林村上下街村民小组,这个曾经破旧的彝家寨子,如今旧貌换新颜,成为一个彝族文化风情浓郁、民族特色游和生态休闲游风生水起的美丽村落,贫困群众告别穷日子,住上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记者 谢毅 文/图(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