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产业致富路上的金“药”匙

2020-06-22 17:31:49   来源:云南网

  “这些是刚满月的,旁边高的这些有3岁了……”杨中福口中说的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小动物,而是他的致富“宝贝”。

产业致富路上的金“药”匙

  6月20日清晨,雨后的景东县一阵清凉。采访组起早从县城出发,迎着清山公路一头扎进了哀牢山中。

  此行目的地位于景东县大街镇昆岗村水塘小组,从10年前开始,在这海拔近2000米的哀牢山里,重楼、黄精中药材落地生根,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的水塘小组已变了大样。

 

水塘小组已变了大样

  杨中福就是这条产业路上,为数不多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现在的他也是昆岗村水塘小组。“以前就感觉重楼这些东西还是挺重要的,老人们会经常去山里,找回来做药。”看到商机的杨中福,也去山里找重楼,加上买来的几颗,在家门口做起了试验地。

在家门口做起了试验地

  作为中药,重楼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等功效,常用于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市场价格不断上涨,重楼种植成来致富的新兴产业。

  2013年,杨中福的重楼栽种试验地上出了效益。随后,杨中福放长眼光,信心十足的干起了重楼产业。“当时也没考虑太多,就想着药材嘛,只要种得出来就一定有市场。”资金不够,贷款;技术不会,摸索学习。慢慢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杨中福有了一套自己的种植经验。

金“药”匙

  “前期成本投入比较大,种植过程中不能施肥,关键还要防止遭水,种熟悉了就跟种玉米一样,很容易。”杨中福说起来很轻松,但这背后,却是他反反复复实践的结果,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能体会。

  如今,杨中福种了6亩的重楼,10亩黄精。去年,他单是卖重楼种籽、种苗和成品的收入就达80多万。今年,他又租了村里的地,准备增种3亩,成了当地一个妥妥的致富带头人。

试验地

  与此同时,在杨中福的带动下,村里家家户户也开始种起了重楼,黄精。水塘小组村民李发芝,就是其中一个。

  2017年,看到村里人都种起了重楼,李发芝也和丈夫在自家门前规划出一块地,从杨中福那里拿到苗,种上了2亩,第一次收成就卖了3000多块,让李发芝乐得合不拢嘴。

产业致富路上的金“药”匙

  “栽种的时候,不懂的地方就问杨中福,他经常会给我们做技术指导,该怎么管理、打药、除草……现在我们也学会了一些经验,今年收益估计会有个万把块钱。”李发芝说,这东西价格可不便宜,等以后规模扩大了,就把两个在外打工的儿子喊回来,专心发展家里的这份新兴产业。

  记者:夏方海 沈浩 摄影报道(云南网)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