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云南新闻 >   正文

保护、治理、产业,云南打好生态扶贫“组合拳”

2020-03-25 11:43:31   来源:云南日报

  【编者的话】

  3月25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召开。

  省商务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就我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文化旅游扶贫及生态扶贫等工作作详细介绍。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省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抓落实促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夺取战“疫”战“贫”两场硬仗的全面胜利。

 

  “十三五”以来,省林业和草原局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投身云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贫困地区林草项目资金投入380.09亿元

  云南是山区省份,同时也是林草资源大省。全省林地面积4.23亿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5%,森林面积3.59亿亩,位居全国第2,森林覆盖率达62.4%。

  近年来,全省林草系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破解贫困山区有“生态”无“生计”的难题,对症下药、靶向治疗。2016年以来共投入贫困地区林草项目资金380.09亿元,占全省林草总资金的79.07%,其中下达深度贫困地区180.44亿元,提前完成《云南省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绿色已成为云南各族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最美“底色”。

  3方发力打好林草生态扶贫“组合拳”

  全省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产业3个方面,凝心聚力打好生态扶贫“组合拳”。

  生态保护——

  目前,全省聘用生态护林员达到17.04万名,居全国第一。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林草系统倍受鼓舞。贡山县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做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覆盖,有力推动了独龙族整族脱贫。

  利用专项资金设立生态公益岗位,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参加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管护,实现生态得保护,贫困群众得增收。每人每年平均增加9000多元收入,共带动17.04万个贫困家庭、70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通过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和技能培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不仅扛起了生态保护职责,还积极参与到林草法律法规宣传、生态旅游服务、民族团结稳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赢得了村民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增强了自信,激发出强烈的脱贫内生动力。

  生态治理——

  通过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不断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夯实贫困地区生态基础,着力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十三五”以来,全省88个贫困县共完成营造林2529.54万亩,占全省完成面积的78.7%,其中深度贫困地区完成营造林面积998.78万亩。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以来,省林草局争取到1294.06万亩退耕任务,安排到88个贫困县1212.81万亩,占总任务量的93.72%,并重点倾斜深度贫困地区,做到有退耕意愿的贫困户“应纳尽纳,应退尽退”。

  截至2019年,全省重点安排贫困户退耕还林155.6万亩,惠及24.8万户、99.3万人,补助期内贫困户可获得现金补助18.7亿元,户均7540元,人均1883元,切实增加了贫困群众转移性收入。

  通过生态工程的实施,全省88个贫困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3.19%,比全省森林覆盖率62.4%还高出0.79个百分点,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为生态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生态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林。全省木本油料林种植面积5150万亩,人均1亩以上,核桃、澳洲坚果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之首,成为贫困地区的“铁杆庄稼”“绿色银行”。

  二是引导林草产业健康发展。通过规范核桃采收、加工等行为,引导全省开展核桃优果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大云南林产品宣传推广力度,解决“卖难”问题。

  三是通过林业贷款贴息促进产业扶贫增收。2019年,面向全省贫困县的林业贴息贷款规模达到30.78亿元,落实贴息资金6686.5万元。

  四是积极推广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落地转化。“十三五”以来,在全省贫困县共开展103个中央和省级林业科技推广项目,投入资金3000万元,建立推广示范基地4.4万亩,辐射带动面积43万亩。

  林业生态扶贫大有可为

下一步,全省林草系统将积极投身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中,继续将林草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林业项目首先满足深度贫困地区需要,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向国家积极争取生态护林员政策,并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做好生态护林员的“选、管、用”工作。

  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将80%的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倾斜安排到贫困县,特别是“三区三州”、乌蒙山片区、石漠化片区等深度贫困地区。

  依托林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发展特色优势林产业,形成一批树得起、站得住的产业,打造一批叫得响、推得开的品牌。

  记者:王欢 韩成圆(云南日报)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