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中国文化|中国动画的迭代,你看过哪几代?

2020-07-31 16:42:43   来源:云桥网

  近几年,中国动画市场异常繁荣,《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收获大量好评,《哪吒之魔童降世》仅用了37天的时间就以46.5495亿元的票房高升至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二名!

  以前,提起动画电影,似乎每个人的脑海里闪过的都是迪士尼。其实,曾经的中国动画电影并不逊色于迪士尼,甚至我们的祖先们很早就看起了动画片。

  宋代(960年—1279年)民间流行的走马灯,点燃之后,上升的气流驱动纸灯旋转,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影移的连续画面,还可以演绎简单的故事情节。

  在清朝(1636年-1912年)盛极一时的皮影戏初具动画片的雏形。

  皮影戏在17世纪,被引入到欧洲,1776年,在法国凡尔赛宫表演的皮影戏曾经风靡一时。

中国现代动画片的初生

  说起中国现代动画片,不能不提起中国动画片的创始人——著名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

  万氏兄弟早在1926年就推出了第一部“真人+动画”的电影《大闹画室》,备受好评。影片表现了一个画家正在画室作画,突然,画家画出的一个身着中式服装的小人儿从画板上跳下来。它淘气而滑稽,给画家添了不少麻烦。最后,经过一番追逐打斗,小人儿被赶回了画中。

  万氏兄弟在1941年播映了中国第一部,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影片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受阻于火焰山“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

  虽然现在看起来《铁扇公主》的画风有点奇特,但在当时它不仅在中国受到追捧,还在中国香港、日本等地成功上映。

中国现代动画片的辉煌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中国动画也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代。10年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相继推出了上百部优秀动画电影作品。

  1958年,首部剪纸动画短片《猪八戒吃西瓜》一经推出,轰动一时。

  随后几年,中国动画电影人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已经不满足于对外国电影的简单模仿,他们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寻找灵感,将中国美术风格加入动画片,想要做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动画电影。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该片讲述了青蛙妈妈产下蝌蚪卵后离开了,蝌蚪卵慢慢孵化成了一群长着尾巴的小蝌蚪。在虾公公描述了青蛙妈妈的特征后,小蝌蚪们决定去寻找妈妈。一路上,它们错把金鱼、螃蟹、乌龟、鲶鱼当做了妈妈。最后,小蝌蚪们长成了小青蛙,也终于找到了妈妈。

  这部动画电影取材于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多个奖项。电影水墨动画的风格让世界赞叹不已,也让中国动画一举成名!

  同一时期的《大闹天宫》更是家喻户晓。该片以神话形式,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天庭的故事,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主角孙悟空的传奇经历。据不完全统计,《大闹天宫》在40多个国家上映,先后参展了18个国际电影节,并且多次获奖。影片在美国上映后,还掀起了一阵“孙悟空热”。

  可以说60年代的中国动画电影,绝对惊艳全球。

中国现代动画片的低谷

  80年代起,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和外来动画电影的冲击,中国动画电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尽管当时中国动画人不甘心,也推出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舒塔与贝克》等优秀作品,但也阻挡不了大时代下资本的冲击,只能靠制作供电视台放映的儿童动画片艰难度日。

  《葫芦兄弟》讲述7只本领超群的葫芦兄弟,为救亲人前赴后继、与妖精们周旋的故事。

  《黑猫警长》讲述了机智、勇敢、帅气的黑猫警长率领警士痛歼搬仓鼠,破侦一个又一个危害森林安全的案件,令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得以过上安枕无忧的日子的故事 。

  1999年动画电影《宝莲灯》上映,收获了2900万票房,力压同期上映的《花木兰》。该片根据同名中国神话故事改编,讲述了主人公沉香历尽艰辛拜师学艺,最终通过宝莲灯打败舅舅二郎神,救出母亲的故事 。

中国现代动画片的崛起

  2015年,《大圣归来》的强势登场,不但扭转了整个中国动画片电影市场的风向,而且让世界重新看到了中华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延续。一时之间,中国动漫崛起的声音开始不断涌现。

  这其中,动画电影导演的创新思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不同于以往简单机械地在作品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或照本宣科再现经典名著,而是有诸多难能可贵的导演观点——导演从个人角度解读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名著,从而呈现出一个个既有关联性又有创新性的新世界。

  同时,中国动画电影创作中体现出的“国风”风格,既是导演个性的一种体现,也是动画从业者探索民族动画风格的创新尝试。从“大圣”到“白蛇”再到“哪吒”,一张张东方面孔、一幅幅充满浓郁中国特色的山水背景、一座座中式建筑跃然银幕,形成了一种新时代的中国动画审美。

 

文图来源于中国经济网、网络等

整合:陈灿霞

审核:王欢、朱东然

编辑: 杨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