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冲绘制七彩梦乡
村民展示当地民族风采
鸟瞰麦地冲“七彩梦乡”。宜良县九乡乡宣传办供图
12月18日10点多,昆明市宜良县九乡乡九乡社区麦地冲村村民黄庆原,接到村小组组长寇存林的电话:“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扶贫办来考察学习,你快来乡村学舍。”
挂了电话,黄庆原叫上潘云瑞,就往乡村学舍赶。别看这两人年纪不大,却一个是云南麦地彩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麦地彩居”)办公室主任,一个是公司首席财务官。
打工人成新农人
2016年,19岁的黄庆原中专毕业,留在昆明工作。每月拿着四五千元的工资,年底还有年终奖,他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今年3月,同在昆明工作的潘云瑞找到黄庆原。“村里发展旅游,游客越来越多。我想回麦地冲做旅游,自己当老板。你回不回?”听了潘云瑞的话,黄庆原有些心动,“自己当老板,还能陪家人。”但很快他又犹豫起来,“现在工作稳定,回去有那么多不确定因素。”纠结了3个月,黄庆原终于下定决心,回去“闯一闯”。
今年6月,黄庆原回到麦地冲。他发现村里来了很多外地人,这些人是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专家工作室的成员。2019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与昆明市政府共同启动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实验区,探索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的路径。麦地冲是6个实验村之一。九乡乡将集中力量把麦地冲从一个山地村庄,打造成“归园田居、七彩梦乡”。
没过几天,麦地冲彩色水稻插秧节开幕了,各地游客涌入这个安静的小山村,李小云教授也被聘为“荣誉村长”。黄庆原意识到,回来是对的。但究竟怎么创业,他却没头绪。没想到,机会很快来了。
7月27日,麦地冲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麦地彩居。8月24日,麦地彩居公开招聘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技术官及部门主管。看到招聘启事里的“本村返乡创业就业,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青年优先”,潘云瑞、黄庆原报了名,并通过面试,成了麦地彩居的第一批职员。
黄庆磊、潘云瑞、黄庆原、潘云春,麦地彩居4名职员都是90后返乡青年。李小云专家团队指导、培训他们如何运营、管理公司。李小云希望这批“新农人”能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九乡乡副乡长文博说,作为麦地冲“乡村CEO”计划的一部分,返乡青年们由麦地彩居按照现代企业、城市就业的模式制定薪酬待遇体系。宜良县还设立20万元青年人才培育基金,专项用于黄庆原他们这样的回乡人才工资和本土人才培训费用支出。
烤烟房变新民宿
“李小云教授告诉大家,村里要发展,必须盘活现有资产。如果把闲置的房子改造成民宿、餐厅,来看彩色水稻的游客就能留下来。”寇存林说,在全面摸底闲置宅基地、农房所有权和资格权情况后,村里召开村民大会,集体讨论确定房屋使用权的流转单价。之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了7间闲置烤烟房、6间牲畜房的使用权,统一改造为示范民宿,并由麦地彩居统一运营。根据房屋面积,流转价格在2万元到6万元不等。
村民黄远建家闲置了1间烤烟房、1间马厩和1间猪舍。2019年,面积160平方米的3间旧房的房屋使用权,以20年3万元的价格流转给村集体。在李小云指导、设计下,村集体出资20余万元,将3间旧房改造成乡村学舍,作为盘活农村闲置资产的示范。修缮一新却又保留原有风貌的红土外墙,原来没有的白色木窗,一层的会议室、厨房和书房,二层的3间卧室和卫生间……乡村学舍既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也是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还是能让游客居住的民宿。
乡村学舍旁,就是改造中的黄庆原家的烤烟房。和其他村民把房屋使用权流转给村集体,一次性拿到20年租金不同,黄庆原家选择以房屋使用权来入股。他觉得村里的旅游肯定能做好,与其拿租金,不如入股来分红。根据规划,他家50平方米的烤烟房,一层打造成清吧,二层做民宿。
截至目前,麦地冲50户村民中,已有9户流转了闲置房屋的房屋使用权,2户以房屋使用权入股。预计明年春节前,首批完成改造的21间客房将接待游客。明年5月,第二批9间客房将投入使用。李小云专家团队做过测算,每个房间每天收费320元,按照每年入住100天来计算,1间房一年的收入就有3.2万元。30间客房,一年的收入可以达到96万元。利润的大部分将作为村集体收入,以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剩余的利润将留在麦地彩居,用于新项目的开发和员工工资支出。
除了民宿,会议室、自助餐厅的改造也如火如荼。很快,村里推选的 2名预备大厨就将到昆明厨师培训学校学习进修。预计民宿、餐厅开业后,将带动麦地冲直接就业15人。
赏彩色稻田、万寿菊花海,尝稻花鱼、地道农家菜,住乡村民宿……从昆明市到九乡乡,各级政府都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扶持。今年9月,麦地冲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并被评为云南省旅游名村。这个小山村正通过拓展“农旅融合、以旅带农、以农助旅”的产业振兴发展之路,绘制一幅游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村民安居乐业的富春山居图。
记者 李思凡(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