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红河 万物和谐

2020-12-17 11:35:01
来源:云南日报

红河州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我省林业资源大州,全州有林地面积211万公顷,全州3.29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64.07%的国土面积是林地,是云南两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之一,也是国家南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初冬的红河州,群峦叠翠,飞瀑流泉,构成了哀牢山中随处可见的壮美景色。千百年来,难以计数的野生动物自由徜徉其间,繁衍生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演绎着万物和谐、平等对待和相互依存的美丽故事。

  “十三五”以来,红河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围绕“绿色生态靓州”发展思路和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目标,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红河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协同并进,迈上了新台阶。

  各级林草部门深刻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坚持保护优先护绿、多元投入增绿、发展优化用绿、创新机制活绿,多措并举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加强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制定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和保护机制、组建专业管护队伍、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有效措施。全州完成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106.43万亩,其他国土绿化342.51万亩。今年底,全州森林覆盖率预计达到57.32%,较“十二五”末增加10个百分点。启动实施的城市面山通道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城市面山通道绿化和提质增效78.46万亩。建立36处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总面积459.0万亩,1839.66万亩天然林得到有效管护,湿地总面积36840.96公顷,湿地保护率41.75%;自然湿地总面积22843.47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47.89%。

  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红河州对野生动植物、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取得重要进展,有些物种甚至在消失多年后再次出现。据统计,全州辖区内种子植物增加到229科1530属5667种,拥有陆栖脊椎野生动物69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2种。

  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未曾遭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长期稳定的湿热气候环境而成为生物避难所,各个地质时代古老植物得以在此保存,生长着大量第三纪古老植物,成为古老植物特有属种保存中心,是世界苏铁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蕨类植物、秋海棠、兰科、竹类等原始类群的分布区;是全国生物多样性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最丰富的保护区之一;是中国两栖爬行类和原猴类动物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和研究种子植物起源、系统发育、分类学及区系学的重要地区。据初步统计,保护区内分布着苏铁科、红豆杉、望天树、东京龙脑香、狭叶坡垒等19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属、金毛狗、扇蕨、福建柏、云南金钱槭等55种,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68种。

记者 李树芬(云南日报)

编辑: 李文君
生态红河 万物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