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旦村“拾起”傣锦技艺 传承民族文化

2020-09-03 15:30:47
来源:绿色曼来

  傣锦是一种以丝线、毛线、棉线、麻线、晴纶线、金丝线等材料为原料,采用傣族传统的木架织机手工操作,经提花、织造等工艺形式制作成的长条形织锦物,是傣族人民从事宗教活动和美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其幅宽一般为20-60厘米不等,长短不一。因其花纹绚丽多彩,形象生动、变化多端,在云南少数民族织锦中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

  曼来镇曼来社区曼旦小组是傣族聚居村,全村86户265人,属水傣支系,据说他们的祖先是从澄江、大理搬迁至此。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傣族传统技艺逐渐失传,大多数傣寨里只有少数几个年长的老人会织傣锦。过去,傣族男女都穿傣族筒裙,现在想看傣装,只能在60岁以上的老奶奶身上看得到了,大多数人只有在新婚时和去世时会穿上自己神圣的傣装。

  值得庆幸的是,曼旦小组仍有40多户人家至今还保存着先辈们织布用的木架织机和傣锦技艺。

  一件傣锦成品制作要经历纺线、拉线、绑线、织造、染布、晒布、捶布七个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纺线这一环节已经被省略,从前家家户户种棉花,现在棉花被水果替代,织布时需要什么颜色的线大家都直接去商店购买。拉线、绑线两个环节是个大工程,需要许多傣家妇女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谁家要织布,就得提前通知家中的亲友来帮忙,由技艺娴熟的长辈带领晚辈共同完成拉线、绑线工作。

  曼旦小组群众白桂英表示:

  我们织傣锦的技艺已经放下了好多年,这两年傣族协会成立以后,为了去参加各个活动,我们的傣锦就开始慢慢织起来了,带动了好多年轻人都织着,是比较好的,现在往好的方向学习,要把它流传下去、传承下去。

  傣锦历史悠久,反映了傣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特色,勤劳智慧的傣族妇女用傣锦描绘着今天的一切美好景象。(汤晓鹂)

编辑: 李文君
曼旦村“拾起”傣锦技艺 传承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