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玲和她幸福的“花儿”
孙云玲简历
女,1936年生于北京。
196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当年留校任教。
1974年调云南艺术学院任教。
1983年前后参加组建云南艺术学院工艺设计系,任系主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民族民间教育学会委员
国际流行色学会会员
云南美协会员
云南油画学会会员
曾任昆明包装协会理事
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设计制作大型傣族织锦屏风,为昆明国际机场贵宾厅等设计制作大型墙上装饰壁画和纤维壁饰
多年来研习水彩、油彩、彩墨画种。曾参加全国、省、市有关展览,2010年举办个展。作品曾多次获得奖项,并刊登在全国、省、市的有关刊物。水彩《琼花》选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篇,2004年出版《孙云玲画集》
中国文化部艺术联谊会、北京中国近代书画馆、北京中国文化艺术城、北京中国文学艺术书画中心等,均有孙云玲的作品展出、收藏及出版。
云玲和她幸福的“花儿”
每朵花儿都有自己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儿。比常人有着更深更真更纯的投入和体验的云玲,以花儿为友,为花儿传神写照。她的艺术人生因结缘“花儿”而精彩。
她的“花儿”们是幸福的,她也是一朵幸福的“花儿”。
尊崇“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大自然,是云玲不变的信念。她说:“自然中的一山一水,甚至不被人注意的小草小花都很.”她抬头看蓝天,看流云的无穷变化;她俯首观大地,观山川,观花草,观无尽荣枯。在她眼里,不论朝朝暮暮,四季更迭,风晴雨雪,小草小花都充满生机,生长得那么自信、自美。云玲喜爱这些自得的大自然的真、善、美。
云玲感受到“花儿“们的真、善、美,她独特的花卉语言,淋漓绚丽的色彩,精炼概括的造形,生动有力的笔法、宁静恬适的意趣,无不”皆自得“于她对”花儿“的无限至诚。
云玲的艺术想象、艺术创造就扎根于她对大自然的观察、认识、体检、理解之中,利益于她与大自然的灵犀互通,对“花儿“的无限至诚。在云玲看来,小草小花们虽然不会说话,但明了她的爱,她的爱心。我因她对”花儿“的热爱而感动,因她画出了她心中这”花儿“世界而感动。
离开教学一线,云玲继续攀登。她画的“花儿“渐渐冲破了形态的束缚,用笔更加轻松自如,画面简洁而丰富,色彩华美却纯朴、优雅大气。她从”花儿“中发现了超乎自然魅力的人性美。
寻常细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珍藏于有限之中。云玲懂得见微知著,便真正掌握了打开这“花儿“世界大门的钥匙。才华、品质、学识、经验、修养等要素综合在一起,铸就了云玲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亚里士多德认为风格应从外形式和修辞学之中来理解;福楼拜却认为形式就是思想,是思想的血肉,正如同思想是生命的灵魂一样。我不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形式和修辞对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大有裨益;我更同意福楼拜的理解,一个成熟的画家,在创作中必须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作品风貌,那就是思想。体现思想的形式,形式里传递的思想。
在新世纪里,云玲创作热情迸发,2002年的《热情的玫瑰》,2003年的《兰花瓶》,2004年的《瓶中的蝴蝶花》、《姹紫嫣红》,2005年的《五彩缤纷》、《灰色的玫瑰》、《壶中鸡冠花》,2008年的《紫百合》,2010年的《阳光下的菊花》、《泥土的芬芳》等等,或质朴素淡,或炫丽烂漫,或卓然秀立,纯粹的造形语言,展现出“花儿”世界的芳菲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