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产业绘新景 乘风破浪再出发

2020-08-20 11:55:55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 李秋明 张彤 通讯员 李文圣 王承吉 摄

  吸引游客一次又一次来云南旅游的动力是什么?

  游客在云南看过美丽的风光、见过美丽的山水也体验过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让他们再来旅游一次的理由是什么?

  带着这些新问题,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文化业发展的重要指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响亮的答案:以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核心,推动云南“旅游革命”,着力提升云南旅游文化业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水平,打造顺应消费趋势的朝阳产业、民生产业和绿色产业。

  日前,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旅游文化业作为万亿级产业来重点培育,明确了要丰富旅游新内涵、培育旅游新业态、形成旅游新优势。

  8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云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旅游文化业专题新闻发布会,就万亿级旅游文化业建设进行专题解读。

  创新“蓝海”弄潮搏浪

  2015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对旅游文化发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云南旅游资源丰富,要大力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要巩固依法整治旅游市场乱象的成果,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省委书记陈豪指出,要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整体水平为重点,加强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做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文化业发展新模式,提升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水平,推进旅游文化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省长阮成发提出,全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深入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革命“三部曲”。坚持依法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不放松、不动摇、更严厉,对涉旅违法犯罪行为露头就打,切实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

  这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在旅游文化业发展承上启下的历史节点上的重要选择。一直以来,旅游文化业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此前,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云南旅游从起步建设、加快发展、培育支柱,到旅游“二次创业”、旅游强省建设,再到全力推进“旅游革命”,走出了一条符合云南特色的发展路子,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旅程,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写下了绚烂精彩的一页。

  如今,随着《决定》的出台,“成为全国旅游文化业发展领先省份、世界旅游文化重要目的地”的发展目标召唤云南干部群众乘势而上,创新“蓝海”弄潮搏浪。

  “我们将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为驱动,继续创新拓展面向政府、游客及企业的应用场景,助力云南文旅新产品、新业态的打造和产业转型升级。”7月18日,腾云公司推出了涵盖17个主题的文旅新产品;8月6日,腾云公司与云南大学共建的云南省智慧旅游工程研究中心揭牌。腾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担当云南旅游文化业互联网变革的推动者、参与者,在“新基建”的“蓝海”中踏浪前行。

  据了解,“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推出两年多来,以探索者的姿态,去重构、去突破、去创造,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在云南“旅游革命”浪潮中砥砺前行,已成为助力云南构建文旅新生态、推动全国旅游数字化进程的改革之“船”。

  据统计,“游云南”App及小程序自正式上线运行以来,为游客提供服务突破1亿次。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的智慧平台,云南高效处置游客投诉和退货。2020年以来,云南对游客投诉24小时内办结率达99%;游客对云南“30天无理由退货”工作的满意度已达99%以上。

  融合“聚变”美上添美

  “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旅游文化业的部署,与华侨城‘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高度契合。”华侨城云南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决定》中对旅游文化业“重点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核心”“全力推进‘旅游+’”等进行部署,体现了云南立足产业实际,站在新的高度,进一步以供给侧改革调结构补短板,不断提升云南旅游吸引力、影响力的决心。

  目前,华侨城集团已在云南11个州(市)布局75个项目,涉及旅游景区、酒店、康养旅居、美丽乡村、城市文旅综合体等。此前,2018年7月华侨城启动“云南大会战”,这是华侨城集团首次开创“集团军作战”模式。

  今年4月28日,华侨城·梦幻腾冲国际温泉度假小镇——森林乐园奠基。6月30日,华侨城云南集团杨丽萍大剧院开放。华侨城云南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在疫情防控中激发的旅游新需求,从需求侧出发,围绕“旅游+”“文化+”“康养+”,对旅游产品、服务、活动等内容转型升级,发挥短视频等新一代传播方式的优势潜力,将云南旅游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在《决定》的鼓劲下,华侨城集团将继续深耕云南,打造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接下来,他们计划依托“昆明—西双版纳—普洱—德宏—腾冲”一线黄金康养走廊,打造集生态观光、长寿养生、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康体疗养、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养老养生旅游目的地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同时,依托云南民族文化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以“文化+”“旅游+”为着力点,推进产业融合。

  “融创文旅集团充分理解并积极支持云南省‘两型三化’的产业发展部署。”融创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融创文旅集团目前在运营昆明融创滇池后海、融创西双版纳旅游度假区,同时在玉溪、普者黑、普洱等地规划打造多个文旅项目,通过引入多种文化、商业、会展、体育、电竞等资源,让云南旅游产品更多样、内容更丰富、体验更特别。

  该负责人认为,中国家庭对于旅游和美好生活的需求正不断更新升级,《决定》的新目标新方向将为云南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融创文旅集团已经与云南多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继续充分挖掘云南本地特色,整合云南丰富的资源,构建多场景、全领域、开放型的全新文旅资源生态平台,以及适合全龄段的度假目的地。“我们将携手云南进行更多的跨界尝试。”

  “风起”大滇西开新篇

  “要加强规划引领,优化方案设计,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全力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谋划云南旅游文化业发展的大项目、新方向。

  据了解,目前云南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5处,A级旅游景区349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3个,旅游度假区27个。但与此同时,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老化,温冷地区缺乏大项目大企业引领,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培育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去年以来,云南全力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决定》强调“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旅游文化业发展新模式”,大滇西旅游环线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一次次的大滇西考察调研,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都认为,滇西丰富的高原峡谷、雪山草甸、江河湖泊、火山热海、古城韵味、民族文化、边境风情、珠宝玉器等独特旅游资源如果串连起来,将推动滇西旅游全面转型升级,推动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实现旅游、文化、科技、扶贫等多项功能叠加,必将释放辐射带动发展的乘数效应,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对推动滇西边境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助力怒江、迪庆等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半山酒店是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重要抓手。半山酒店的“先行者”之一,云南城投集团打造的普洱倚象山半山酒店暨汽车旅游营地,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慕名而来。如今,酒店已吸收了一批周边茶农就业,并为一些高校提供了学生实践实习机会。

  普洱倚象山半山酒店负责人华国之对《决定》中关于发展新模式的新政策格外有兴趣。他说,人们对康养旅游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云南的资源优势更加突出。半山酒店在依托当地自然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以高品质的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度假、文化体验、康养休闲的需求。半山酒店可以串联当地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品品质升级,并对周边地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潜力巨大。他们在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建设运营上积累了经验,有责任也有能力建成有示范性的项目,并进行推广。接下来将继续创新半山酒店的业态,对标国际一流酒店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水平。

  云投旅游的业务涉及景区管理、旅游交通、餐饮住宿、文化演艺等多个领域。去年8月以来,他们成立了大滇西旅游环线开发推进工作小组,先后分批多次对所涉州(市)进行深度调研,针对半山酒店选出了一批初步意向点位。

  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紧紧依托半山酒店和大滇西旅游环线,对现有景区、旅游产品进行存量提升、业态创新,提质增优,打造新增长极,逐步以点串线、以线辐射。同时,将围绕“昆明两小时经济圈”,积极推进昆明周边游文体旅项目落地;发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优势,继续推进已在老挝、泰国落地的项目,逐步布局中、老、泰、缅“金四角”旅游环线。

  “冲云破雾”步履铿锵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云南文旅人带来极大考验。前所未有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使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各级政府支持文旅产业应对疫情加快转型发展的措施加速落地,市场主体主动作为。7月下旬恢复跨省团队游以来,云南旅游热点州(市)接待人数大幅上升,部分热点旅游景区接待人数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以上。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决定》的出台以及万亿级旅游文化业的建设部署,更加彰显了云南勇于进取、迎接挑战的底气和信心。

  丽江东巴谷生态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子宏文说,东巴谷景区民族文化、户外运动、康养休闲业态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知名度越来越高。跨省团队游恢复后,游客增长很快。面向未来,他们坚信,保持定力,立足市场需求继续创新,是取得长远胜利的关键第一步。根据《决定》的要求,接下来,他们要升级健康、休闲、体育项目,把企业做大做强。

  昆明南强街巷的夜市已聚集了50多家商户,7月底还新开了“深夜食堂”,夜市里的特色小吃、文创产品、非遗展示特别受欢迎。南强街巷运营方、茴香集团董事长李鑫蔚说,正如《决定》所指出的,云南要成为让游客反复来的地方,就要琢磨深度体验游,随着疫情防控成果巩固,夜经济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他们要继续拓展升级南强街巷夜市,提供更多样、更舒适的体验,让南强街巷夜市品牌焕发新的光彩。

  “我们要在品牌旅游目的地、大项目建设、旅游合作推广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炯表示,接下来云南将围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建设世界旅游文化重要目的地的目标,加快创建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高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品牌;按照“建成运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策划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快推进“双百”工程建设,扶持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围绕“一带一路”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深化云南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

  云南,“彩云南现”之地,是游客心中富有诗意和浪漫的地方。

  为了给游客更加亮丽的风景,今天,云南旅游文化业正在经历新一轮挑战与蝶变。

  勇于革新、砥砺前行、奋发进取,大家坚信:“诗的远方,梦的故乡”定将有更美的远方、定能圆更美的梦。

  记者 储东华 刘子语 王欢(云南日报)

编辑: 李文君
美丽产业绘新景 乘风破浪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