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滇越·行走印象 | 韦坚:难忘法国奥赛博物馆
【编者的话】
1910年4月1日,滇越铁路全线通车。
110年来,它记录着云南的对外开放,也见证着云南的发展变迁。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越两国互联互通,滇越铁路不仅在经贸领域继续发挥着作用,还在云南全域文旅融合大潮中焕发新活力。
在4月份的“情牵滇越铁路”策划中,我们与一批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对话,共同探讨对滇越铁路线性文化遗产体系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的问题。
在这火热的7月,在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旅游出版社、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公司等单位的指导下,由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云南米轨铁路经营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主办的百年米轨滇越铁路文旅品牌打造系列活动不断走向高潮,作为该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滇越铁路徒步路演也即将进入社会招募阶段。
为此,我们特别推出“百年滇越·行走印象”系列报道。以“徒步”为关键词,与大咖们交流经验,畅聊徒步“硬核知识”,展现“米轨+自驾”“米轨+户外运动”“米轨+音乐”“米轨+非遗”等多种旅游新玩法,希望看到百年米轨与全域旅游擦出新的美妙火花。
“文物有文化的内涵,也是旅游的一种灵魂。将‘诗’(文物)和‘远方’(旅游线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韦坚在谈到“文物旅游”这一新概念时说道。
韦坚是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也是中国博物馆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历史文化及博物馆展览、教育相关研究工作。
2011年7月,韦坚曾赴巴黎参加博物馆学培训研究班。说起自己在法国的所见所闻,她至今印象深刻。“在法国,几乎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卢浮宫以其收藏的古埃及文物闻名,蓬皮杜中心是后现代艺术的大本营,吉美博物馆里的亚洲文物让人充满亲切感……不过,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奥赛博物馆,因为它是由一座火车站改建而来的。”她说。
韦坚(图片中间)
据悉,奥赛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建筑原是法国为迎接1900年万国博览会所兴建的奥利火车站。上世纪40年代之后,火车站逐渐被闲置。1986年,法国政府最终决定将奥赛站改建成博物馆。韦坚感叹道,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是文物,这让她对究竟什么是博物馆有了新认识。
而说到法国与云南在历史上的交集,她表示,1910年滇越铁路的建成通车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还让云南人第一次领略到了法式建筑与西方生活方式的魅力,影响十分深远。
如今,滇越铁路沿线的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让文物真正“火”起来,仍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对此,韦坚认为,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旅游与文物保护应该实现互补,即在坚持文物安全底线的同时,合理挖掘、利用其价值,并且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物旅游品牌。
“此外,我们还必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的保护与开发,设计出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产品,这样才能受到游客和消费者的认可与欢迎,也才能将云南声音、中国声音更好地传播出去。”韦坚说,基于以上认识,她对滇越铁路上“诗”与“远方”的结合充满信心。
记者:王靖中(云南日报)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