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滇越·行走印象丨奔向户外 享受“沸腾”

2020-07-12 17:12:24
来源:云桥网

【编者的话】

  1910年4月1日,滇越铁路全线通车。

  110年来,它记录着云南的对外开放,也见证着云南的发展变迁。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越两国互联互通,滇越铁路不仅在经贸领域继续发挥着作用,还在云南全域文旅融合大潮中焕发新活力。

  在4月份的“情牵滇越铁路”策划中,我们与一批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对话,共同探讨对滇越铁路线性文化遗产体系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的问题。

  在这火热的7月,伴随着滇越铁路徒步活动的筹备,我们特别推出“百年滇越·行走印象”系列报道。以“徒步”为关键词,与大咖们交流经验,畅聊徒步“硬核知识”,展现“铁路+自驾”“铁路+户外运动”“铁路+音乐”“铁路+非遗”等多种旅游新玩法,希望看到百年米轨与全域旅游擦出的美妙火花。

徒步 受访者供图 

  “大约是2006年那会儿,从碧色寨出发,我们沿着滇越铁路徒步了2天。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未来要围绕这样一条百年米轨开发旅游产品,怎样的徒步线路才合适。”段炼是西南林业大学老师,也是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户外运动旅游研究基地副主任。徒步滇越铁路的话题瞬间将他拉回了14年前在铁路边露营的那个夜晚。

航拍旅游地 受访者供图

  从江北到江南,从东半球到西半球再到南半球……户外运动旅游阅历的不断增加让他对不同徒步旅游线路有了更多思考。

  “初次尝试徒步运动的游客每天的徒步距离以20至25公里为宜,路程过长会降低旅游活动的休闲性,体验感也不会好。” 段炼说,除了选择合适的距离,沿途的景观也要有吸引力和冲击力。他举例,海景、森林、草甸……澳大利亚的比布蒙路被很多徒步爱好者视为“圣地”,欣赏有特色的自然景观是徒步者前进的动力。

皮划艇 受访者供图

  他认为,铁路旅游的最理想状态应该是让游客有一种“慢生活”的体验,而徒步滇越铁路无疑是一个好选择。游客可以在小火车上看看风景、发发呆,也可以选择到站后下车,开启徒步之旅。但是,要徒步走完800多公里的滇越铁路需要不短的时间,这就需要线路开发者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既要在沿线建好指示牌、安全提示和各种基础设施,方便想挑战全程的徒步者,更要开发各种小环线,把民族村寨、传统文化、边境风光、非遗、网红“打卡点”等元素融进去,让每一段线路都有亮点。毕竟,绝大部分游客都很难走完全程,花较少的时间体验一段线路的最精彩部分才能在注重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同时让游客有更多获得感。

玻璃栈道 受访者供图

  “你们露营、徒步过吗?”在学校上课时,段炼总问学生们这个问题。他说,户外运动旅游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都在蓬勃发展,但其实接触过的人仍然是少数。户外运动具有特殊性,每一项户外运动都有相对固定的群体。有人带、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左右,才能让初学者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也才更有利于休闲习惯的养成。所以,即便学生们都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00后”,但由于他们与户外圈交集很少,他们的回答也仍然大多是否定的。

沿途风景 受访者供图

  滑翔伞、无人机、攀岩绳索、皮划艇……各种酷酷的运动装备,在他的办公室随处可见。体验过不同运动的魅力,段炼一直有个想法:很多社区都有广场舞指导员,这对广场舞的普及具有重要作用,那能否在社区配备优秀的文化旅游指导员,强化引导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包括徒步在内的户外运动旅游项目?“相比很多省份,云南自然资源丰富,如果周末时更多人能聚焦户外,背包上山、扛艇下河、徒步远方,那就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旅游趋势。如果全省有1%的人这么做,那从户外运动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整个云南就‘沸腾’了!”他说。

  记者 李恒强(云桥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王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