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牵挂它的朋友们最好的礼物

2020-06-03 10:02:44
来源:云南日报

  孙平的手机上有一个微信群。这个群的成员是当年参与昆明世博园工作的全国部分省(区、市)的建设者。大家在群里,最常聊的话题就是昆明世博园。

  孙平是云南城市科学研究所所长、云南省风景名胜区协会名誉会长。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来到昆明。在时间短、任务重、没有国内先例可循的情况下,孙平和建设团队的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开创性地策划了各省(区、市)的省周活动、园艺展览,美轮美奂的国内园区,精心设计了花海、花溪、花船、花柱,让各方惊艳。

  时至今日,每当有曾经参与园区建设的外省同行来到云南,孙平再忙也一定会陪着他们到昆明世博园逛逛看看。“一位山西的老建设者,一到园区,她的眼泪就掉下来了。”孙平说,和他们一样,自己也始终牵挂着昆明世博园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变化,国内各类博览会的兴起,作为全球唯一完整保留的世博会会址,昆明世博园面临新挑战。

  令这个微信群的朋友们高兴的是,2019年7月23日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项目按下建设启动键。自那一刻起,昆明世博园以打开大门、融园入城的策略,用开放的理念,以昆明“城市会客厅”为目标,踏上了从单一景点旅游逐步向全域旅游转变发展,从园林园艺主题公园向文旅综合体转型升级的新征程。

  “华侨城集团携手各方对园区改造提升。他们丰富业态、升级产品、创新经营、提升景观,将把世博湖新景观、世博绿道、世博记忆主题馆等打造成为昆明市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的新区域。我们衷心希望,通过提升改造,世博片区会重现昨日美好。”

  站在专业角度,孙平认为昆明世博园不仅仅是个公园,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开放、是影响力。“世博园是昆明最有‘国际范’的一个区域。这里首创性地举办过世界级展会,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园林园艺、建筑等形式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记。它给昆明带来了开放基因,让大家感受到世界之大、园林之美。”作为昆明世博园建设者的他,赞同用“无界世博”的理念为“共享”作新注解,“从国际展会的发展来看,充分运用好展会场地,打开大门,发挥区域的引领作用,是国际上‘后世博’发展的趋势。”

  孙平谈到1998年举办的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在展会结束后,当地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将场馆改造成为水族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设施,并新建市民中心、体育场、商业中心等。在世博会的带动下,里斯本的东部区域,发展成为一个集文化、商业、休闲、旅游、办公、住宿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新区,成为里斯本最有活力的区域之一。孙平认为,里斯本利用世博会形成的有形和无形遗产,推动城市区域发展,这一发展思路值得借鉴。

  如今,孙平时时关注着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项目的最新进展,并不断为微信群的外省成员介绍新情况。他充满深情地说,昆明世博园不仅是一个“园”,更重要的是,它积淀了一种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勇于探索的创新思想,还有市民、建设者等群体20多年的感情和牵挂。“昆明世博园改造提升是必然之举,也正逢其时。”

  记者 韩成圆(云南日报)

编辑: 刘周
给牵挂它的朋友们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