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大滇西 | 打造“百变美人”

2020-05-17 16:12:27
来源:云南日报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旅游方式逐渐成为过去式,而团队小型化、主题多样化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5月16日,调研组离开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朝德钦县燕门乡茨中村进发。沿途旅游资源之丰富让大家感叹,景色之壮丽让大家流连。这是一条如此百变的旅游环线!

  当天早上,喝下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8点刚过,调研组已在去往达摩祖师洞考察的路上。这个点,并不在最初的行程中,但这条线路上的旅游资源富集,在确保完成考察任务的前提下,“多看、多听、多思考”成为了大家的共识。于是,宁愿少休息一下,大家挤出时间去了达摩祖师洞,

  “我们一家5口从丽江过来,临时起意来这里游览。”在达摩祖师洞,调研组一行遇到了丽江游客和艳。她说,大滇西旅游环线最适合自驾游览,走走停停就是最好的旅游方式。“大滇西玩场多,总有一款适合你。”和艳笑了。

  “自然、人文、历史……大滇西的任何一个侧面都有无尽的亮点可挖掘,需要的只是善于发现的双眼。”昆明蜂鸟运动有限公司负责本次行程的安排和对接,总经理彭燕说,深度考察高端旅游徒步线路是他们本次调研的重点。她介绍,很多亮点资源都处于“藏在深闺人不识”的状态,大滇西可以开发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很多,各式各样的玩法都可以有,各年龄段的游客都大有玩场!

  回想起来前几天我们还沿金沙江而行,今天与我们相伴的却成了澜沧江,再想到未来即将见到的怒江,一次行程就能领略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魅力,妙哉。

  说着笑着想着,调研组继续前行。来到维西县同乐村,热情的村民邀请我们手牵手跳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尺木刮即“山羊的舞蹈”。同乐村文化产业发展合作社社长和国强介绍,省内外游客经常会带着孩子来,进行一场非遗主题的研学旅游。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承培训部主任邹萍笑着接过话头,阿尺木刮是“中国非遗十大类别”之一,推广这样的非遗需要通过节日节庆来带动,更需要深度挖掘其中的内涵,最好的方式是传承人自己把故事讲给游客听。她说,其实除了感受阿尺木刮,很多游客对这里的民风、历史、服饰也很感兴趣,基于此,可以开发和设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区别于传统旅行方式的体验。希望借助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契机让这项非遗的传承以及同乐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把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成“百变美人”!

【链接】

  本次大滇西旅游环线调研于5月14日启动,主要涉及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保山市4地,采用自驾形式完成,课题重点有两个:以自驾游为核心的大滇西旅游环线文旅新产品新业态发展、文旅产业巩固滇西区域贫困村寨脱贫攻坚成效及对策。
  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牵头组织,云南省京剧院、云南省花灯剧院、云南美术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昆明市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昆明蜂鸟运动有限公司、丽江茶马古道旅行社、云南光民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王雅贇艺术工作室等机构和单位参与。
  记者 李恒强 王欢

编辑: 王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