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云南 “打鸟”大不同

2020-04-19 14:07:37
来源:云南网

  云南素有“动物王国”之称,鸟类种类繁多。近年来,我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朝着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努力奋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云南乐享绿色生活,摄影圈内拍摄鸟类、爱护鸟类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们把拍摄鸟类称为“打鸟”。在云南各地,因“打鸟”而呈现了不同的新气象。

  富民

  精心规划静待鸟来

  2年前,杨学飞了解到富民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里种植的向日葵和格桑花吸引来了黑头金翅鸟和鹪莺,于是带上自己的“长枪短炮”和朋友们相约去“打鸟”,那次经历让他对产业园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产业园交通非常便利,若园区能进行生态景观规划,选择固定地点栽培特定花卉,改善园区生态环境,一定能吸引大量鸟类来此繁衍栖息。”“向日葵和格桑花,园区里一定会长期栽种。这样,来园区留宿的‘小家伙’们能在这里快乐玩耍。此外,目前产业园的景观规划已经完成,正在加紧建设中。”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负责人、昆明盛世桃源农业科技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月秋介绍,目前园区已经规划了4个湿地、6公里主河道、19公里侧河道、水果主题绿道以及200个庄园。其中,中央展示中心、水果主题绿道已经建成。

  “园区景观规划涉及生态水系景观、传统田园风貌景观、健康田园景观、创意性田园景观、科技田园景观和综合景观,我们希望打造好景区‘硬环境’,让更多鸟类选择到产业园停留栖息。”孙月秋说,未来,产业园也将举办一些生态摄影活动,不断扩大园区知名度,同时也让更多人关注富民的生态环境,共同保护鸟类,共享绿色美好生活。

  盈江

  规范化运营助力产业发展

  “盈江观鸟虽然是近几年才‘热’起来,但从产业起步伊始,我们就希望它能规范化发展,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盈江观鸟协会会长班鼎盈和我们聊起的“鸟事”中,“规范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依托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我们在不同地方建起了观鸟点。这些可爱的鸟儿不仅让盈江出了名,还让当地村民因此成了‘鸟导’,走上了致富路。” 班鼎盈乐呵呵地说,他们到目前为止已经办了12期“鸟导”培训班,培训了60多人,目前正式上岗的“鸟导”有23个。培训内容分室外和室内两部分,不仅需要“鸟导”们掌握鸟的种类,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为“打鸟人”提供导、吃、住、行等方面的服务。而随着“鸟导”队伍的不断壮大,协会未来还计划提高培训的专业度,评出钻石、金牌、银牌、铜牌等级别的“鸟导”,让这支队伍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联系“鸟导”、确定客栈、预订鸟塘……对于有经验的观鸟者“打鸟人”而言,到盈江观鸟早已轻车熟路,而初入观鸟圈的朋友也能通过“犀鸟谷”微信平台让一次观鸟之行便利异常。“在这个公众号上,观鸟爱好者‘打鸟人’可以进行机位预订、‘鸟导’预约等操作,还可以看鸟况播报、观鸟记录和鸟类百科,鸟类文创产品也已同时上线。” 班鼎盈说,这个公众号会不断完善,更加便利八方鸟类爱好者。

  未来,协会还计划在石梯村小组建立一个自然教育中心,希望吸引喜爱研学游、亲子游的游客。除了介绍鸟类知识,教育中心还会设置自然和地理等课程,让孩子们体验和大自然相处的最好方式。“这次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应该以更加和谐的方式相处,我们希望把环保和热爱动植物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昆明

  钳嘴鹳首次现身翠湖

  “3月9日,我看到新闻,数十只钳嘴鹳首次出现在翠湖,直到今天,我从翠湖路过还看到仍然有10多只钳嘴鹳在盘旋、觅食。真希望它们明年也来翠湖玩。”摄影家刘建华说。

  云南是鸟的天堂,也是“打鸟人”的天堂。“打鸟”对于很多摄影人来说,需要长途跋涉到各地拍摄,而这次翠湖出现钳嘴鹳,真是“家门口赶街”,一定要来瞅瞅。翠湖边最多时有近200人同时“打鸟”,大家都在关注钳嘴鹳。

  当然,对于首次光临翠湖的“好朋友”钳嘴鹳,它们还是有那么点害羞。“听摄友说,第一天钳嘴鹳出现的时候,都在高空盘旋,离人很远,淡定觅食后又飞回树上。之前一个人可以惊飞20多只钳嘴鹳,这虽然让‘打鸟人’拍到了群鸟惊飞的瞬间,但也恰恰说明钳嘴鹳对闹市区这样的环境比较恐惧。”刘建华说。

  如今,钳嘴鹳慢慢开始亲近人,飞得离人越来越近,用手机也可以拍到它们。

  刘建华清楚地记得,钳嘴鹳是2006年10月3日首次在洱源西湖被记录到,对他来说,这样的大型鸟在昆明现身,本来就很“稀奇”。而每天从翠湖经过,看着钳嘴鹳在翠湖从陌生、恐惧到有些亲近人,看着市民默默守护着钳嘴鹳,这样人与鸟和谐相处的场景,更是让他感到由衷的喜悦。

  保山

  宜人环境吸引众人“打鸟”

  玉带海雕、白额雁、蓝喉歌鸲、大麻鳽、花脸鸭、彩鹮、反嘴鹬……前段时间,7种珍稀鸟类现身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让保山在观鸟爱好者朋友圈里又热闹了一把。“很多鸟类对湿地环境、温度、食物都有要求,这些鸟类的出现说明保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保山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林磊笑着说。

  保山市将青华海湿地公园定位为“鸟类天堂”,近年来一直不断加大对湿地公园的恢复、建设和保护力度。林磊介绍,整个青华海片区计划投资约36亿元,还将额外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水体治理和水草补植等工作,希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生,更多鸟类能以保山为家。

  除了政府投入,市民也主动加入到护鸟的行列中来。每逢节假日,不少市民都会带上家人自发到湿地公园捡垃圾,还会参与管理中心组织的各类公益活动,学习鸟类知识或为候鸟制作用于栖息的木桩和浮岛。鸟类爱好者和市民们也会主动监督和举报放生外来物种、惊吓鸟类、私捞水草等不文明行为,共享、共治这片乐土。

  从2016年至今,湿地公园里的植物种类由480种增加到992种,鸟类由172种增加到216种。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不仅让越来越多的鸟类把保山当作栖息地,更使不少鸟类爱好者在保山安家。

  记者 李恒强 姚程程 文/图(云南日报)

编辑: 冯雅昕
春来云南 “打鸟”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