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文 > 走云南 看小康 >   正文

云南壮族妇女“绣”出新生活

2020-09-17 14:02:39   来源:《湄公河》杂志

  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曲靖市师宗县五龙乡“余晶凤壮锦工作室”,绣娘们把当地优美的水乡风景绣在壮锦上,他们还把过上好日子好心情“绣”在劳作时的歌声里:“大家在一起,同祝样样好。”曾经,这里是云南的贫困乡,但水源丰富,有5条河流汇聚于此,居民以壮族为主。现在,刺绣为当地妇女带来了新生活。

  “我们的服饰取材于‘水’,产品不仅卖给壮族人,也让来这里的游客心满意足地带走特色旅游产品。”工作室的主人余晶凤乐呵呵地介绍,衣服上绣工最精致的绣片都是以绿色和蓝色为底色,代表的就是五龙的山水。

  余晶凤介绍:“桌布、手工包、鞋子等,都是方便带回家的伴手礼!还有装裱好的壮锦画,每幅价格约几千元,很多游客都喜欢带回去挂在家里。”别看工作室门面不算大,但产值却不可小觑。每年销售壮锦、刺绣服饰1万余件,每位绣娘年收入平均2万余元。

  “我们壮族服饰也要在保护、传承中与时俱进!”2002年,余晶凤组织了当地壮族妇女开始编织壮锦、改进绣片工艺、提升绣花精细程度、重新设计图案,陆陆续续手工缝制了壮族特色的鞋、帽、衣、手工制品等。每逢赶集日,这些绣品一摆出来,就被抢购一空。

  “虽然每个壮族妇女从小就开始接触刺绣,但要能独立完成一套适合节日或结婚的礼服,至少需要潜心学习4~5年。” 当地壮族妇女余海莲谦虚地说,跟着师傅余晶凤学习的第2年,才算是刚刚“上道”。如今是她在工作室的第5年,自己也成为了3个孩子的母亲。现在,余海莲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在工作室里,像她一样的绣娘有20余名。她们除了每个季度的定期培训或是有大订单要一起完成之外,可以在家利用务农的闲暇时间工作,以件计算收入。

  粉色丝绕耳环、银珠纽扣、流苏小包、套叠项链、百褶裙、长筒裙……工作室里有说有笑的姐妹们,每个人身上的服饰都各有亮点。生活一天天变好了,姐妹们也一天天变美了。

  记者 冯雅昕/文

编辑: 杨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