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者科计划”的共赢秘密
“阿者科”,在哈尼语(云南少数民族哈尼族的语言)中是“滑竹成林的地方”,这个犹如层层梯田中长出朵朵蘑菇的小村庄,坐落在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然而,颜值超高的美丽古村落,一直却是典型的贫困村,因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难以为继,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村落空心化趋势严重。
村民们领到分红 林俊洪
改变发生在2018年,一项名为“阿者科计划”的精准扶贫项目在此施行。
分红细则鼓励村民继续种田
2018年1月,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应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元阳县委县政府邀请,到元阳梯田区开展旅游发展调研与规划工作,为阿者科村编制《阿者科计划》。
哈尼梯田风光
同年7月,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博士生杨兵和元阳县团县委副书记王然玄到阿者科驻村,指导村民执行“阿者科计划”。在工作中,两位90后被村民称为阿者科村的“旅游村长”。一个月后,阿者科游客中心筹建完成,召开了关于《阿者科计划》的第一次村民大会,10月,阿者科村旅游公司开始试运营。公司培训部分村民上岗接待游客,配合有关部门修缮传统民居,组织村民整改村内公厕、整治村内人居环境,恢复修建了水碾房、织布机等传统生产工具与设施,使传统技艺得到传承与保护。
2019年3月8日,阿者科村举行第一次旅游发展分红大会。
静谧的阿者科 段毅
按照《阿者科计划》分红规则,运营总收入扣除运营成本,余下收入三七开,三成归村集体旅游公司,七成归村民。归村民的分红再分4部分执行,即传统民居分红40%、梯田分红30%、居住分红20%、户籍分红10%。这一规则鼓励村民保护蘑菇房传统民居;保护梯田景观,继续耕种;继续居住在村里,保留阿者科原住民核心人文景观。第一次分红,让村民们有了继续种田的动力。
“通过阿者科计划的实施,当地保护和发展的矛盾得到一定的缓解,此前因为没有经济来源,既没有办法很好地保护,也难以做到很好的发展,我们在不触碰现有的遗产、文物、民居保护条例的前提下,活化其他方面的资源,使其产生效益,实现了保护性的发展,计划实施一年后,有3户人家留在了村里,不再外出打工。”杨兵介绍。
哈尼族生产生活体验变身旅游产品
梯田红米饭
“阿者科计划”项目执行团队认真梳理了可以挖掘的旅游资源,推出生态徒步、织染布艺体验、野菜采摘、哈尼家宴、磨豆腐、梯田捉鱼等三大主题、17种不同的体验活动,收费从30元人/次到80元人/次不等,在游客面前呈现出哈尼山居生活的图景。旅游公司为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管理、织布技师、售票、检票、清洁、向导等10个就业岗位,其余农户则深度参与到游客的体验接待工作中。
游客拍摄梯田美景
“这个项目和其他扶贫项目最大的区别在于,除了能够给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之外,还极大地推动了村民意识的转变,村民逐渐开始认识到他们以前嫌弃的老房子原来是受全世界游客喜爱的特色民居,发自内心地愿意保护好梯田和蘑菇房,对旅游开始有概念,接待游客态度也有所转变。村里的年青人和小孩,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王然玄介绍,村里的高美华阿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感觉自身知识存在不足,便主动开始学习英语,为了接待游客,把家里院落收拾得干干净净,提高服务水平,让游客体验感更好。
游客体验阿者科生活 杨兵
从2018年底至2019年底,阿者科旅游公司年收入约60万元,分红三次,户均分得5000-6000元。“另外一部分收入以工资形式发至参与村民手中。除了给长街宴购买部分食材的钱要对外支出,所有收入基本都返给了村民。”王然玄说。
“阿者科计划实现了遗产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计划发起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保继刚教授评价。
游客体验阿者科生活 杨兵
阿者科计划
一个模式
全村实行“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公司组织村民整治村庄,经营旅游接待,公司收入归全村所有。
两方参与
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派出技术人员(研究生为主),协同元阳县委县政府指派的青年干部,共同驻村领导村民成立阿者科旅游公司。两方并不涉及任何利益分成,所有收支均由全村监督。
三个目标
全村集体在本地精英干部与外部技术援助人员的带动下,积极参与遗产保护、旅游开发和脱贫攻坚三项事业。
四条底线
1.公司成立后不再允许村民出租、出售或者破坏传统民居。
2.公司不接受任何外来社会资本投入,孵育本地村民自主创业就业。
3.公司将对村内旅游经营业态实行总体规划与管理,严控商业化,力保村落原真性。
4.公司所有旅游产品开发均要以传统村落保护为首要前提。
记者 段毅/文(《占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