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云岭大地

2020-01-20 11:19:05   来源:云南网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希望云南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在云南这个大花园中,有一种花开得格外明艳动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5年来,云南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紧紧守好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把发展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在发展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灿烂绽放在云岭大地。

 

千名绣娘同绣70米彝绣长卷。裴文帅 摄

  共同繁荣发展的硕果

  云南要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最大的挑战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普遍滞后,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属于“三区三州”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云南坚决兑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奋力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快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从实施三轮示范区建设“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到协调三峡集团等5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帮扶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全省乃至全国的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不断向民族地区汇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不断加快。14个贫困的自治县脱帽,独龙族、德昂族和基诺族实现整族脱贫。2019年底,云南省民族自治地方贫困人口减少到16.5万人。

 

2019年9月28日,昆明至河口“复兴号”首发。记者 胡晓蓉 摄

  ●交通是发展的命脉。如今,云南78个民族自治地方县(市)中,43个已通高速公路。民族地区通航运营机场达到9个,楚雄、大理、文山、红河4个自治州进入高铁时代。独龙江公路成为独龙族群众的民生路、致富路、幸福路。

  ●产业是发展的支撑。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园区加快向民族地区布局,民族地区以云茶、云果、云蔬等为代表的“云系”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一批民族文化与旅游、创意、康体休闲等融合发展的产业项目得到扶持,15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共同繁荣发展,体现在越来越美好的生活中。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我省着力抓好民生保障工作。在迪庆州率先实施14年免费教育,推行迪庆、怒江中等职业教育农村学生全覆盖试点;对民族地区贫困群众100%给予技能培训,100%提供岗位推荐等就业服务;民族地区贫困群众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符合条件的40余万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到民族地区。

 

贡山县独龙江乡孔当村。罗金合 摄

  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独龙江乡,一直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亲切会见了独龙族群众代表。

  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极大地鼓舞了独龙族干部群众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支持汇聚成滚滚暖流,独龙江乡的脱贫攻坚加足马力。

  2019年3月,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乡亲们写信把这一好消息汇报给习近平总书记。总书记给独龙江乡群众回信表示祝贺,勉励乡亲们为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继续团结奋斗。

习近平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是云南各族群众共同繁荣发展的坚实脚步,也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的磅礴力量。

  共同团结奋斗的力量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国家民委指导,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云南省民宗委共同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实践专题展览”,在云南民族博物馆正式向国内外观众免费开放。

位于普洱市宁洱县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记者 沈浩 摄

  专题展览从民族团结誓词碑开始呈现——

  1950年12月底,滇南地区普洱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召开。为坚定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跟党走,共同建设和平幸福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会议决定举行民族团结剽牛盟誓大会,把誓词和签名镌刻在一块石碑上永久树立。

  刚赴北京参加完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国庆观礼活动的召存信第一个签名。

  后来,召存信担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40年,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立下卓越功勋,被誉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好干部。

  后来,这块立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境内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

  从民族团结誓词碑树立的那刻起,近70年的时光流转中,民族团结的意识就像生命线一般,扎根在云岭大地深处。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过程中,云南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领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党、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古滇名城景区荣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春城晚报供图

  云南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创新成立跨区域的创建联盟,全省6个州(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市)。“民族工作大家做,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更加浓厚。

  从开展多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到打造泼水节、火把节、目瑙纵歌节等民族节庆品牌;从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亲”等民族联谊活动,到创建1589所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各民族同胞的共同意识。

 

大理郑家庄。就爱去供图

  ●在大理郑家庄,汉、白、藏、傣、纳西、傈僳、彝7个民族125户群众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交融。

  ●在普洱,“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助机制升级为“县际互帮”。前不久,已经脱贫摘帽的普洱市镇沅、景谷等县组成“宾弄赛嗨”指导组,帮助还未脱贫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推进安居房建设项目。

  随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云南实践不断深入,云岭大地这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也更加芬芳浓郁。

 

民族刺绣托起群众幸福生活。云南日报供图

  共创美好未来的信心

  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全省共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40个民族乡,159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3,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而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云南4800万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2019年12月11日,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展在北京开展。记者 茶志福 摄

  回望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5年来走过的路,不难发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是云南民族工作始终紧紧围绕的主轴。

  ●5年来,云南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云南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法处理民族事务,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所有一切的努力,都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力量。

 

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在校园内做游戏。云南日报供图

  ●云南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至法治层面。2019年5月1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施行。《条例》指出,示范区建设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5年来,云南在各族群众中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大力实施民族文化“百项精品”“百名人才”工程,累计实施1246个民族文化抢救保护项目,打造74个少数民族文艺精品,培育100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突出人才,命名102所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以《云南映象》为代表的一批中华文化艺术精品走出国门,爱我中华的种子植入各族孩子的心灵深处,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5年来,云南综合实力快速提高,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快速提升。2013年至2019年,全省有843.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2020年将全面完成脱贫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掉队。

  用心贴近云南这朵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会听到这样的心声:请叫响我们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

  记者:程三娟(云南网)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