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图 >   正文

“90后”带3000留守妇女“指尖致富”

2020-04-29 11:38:13   来源:新华网

  远赴义乌,自降薪水只为学本领

  侯佑林的21个扶贫车间扎根各村委会,带领家乡3000多名留守妇女“家门口”就业(3月25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富村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圆梦佳园”,有一处人气特别旺的地方——爱心手工作坊。不到100平方米的大通间,几乎每天都“门庭若市”,附近的留守妇女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学习刺绣、串珠等工艺,学会后将原材料免费带回家,边顾家边制作,完工了再交回来,领取相应的报酬。

  手工作坊里飞针走线的“绣娘”,年龄小的二十几岁,年龄大的已过花甲。无论年龄大小,一旦遇到问题,她们都会立马咨询“小侯”——今年26岁的侯佑林。事实上,小侯不仅是技术师傅,也是手工作坊的“老板”,更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这样一个年轻的农家姑娘,是如何学得一门精巧的手艺?又是如何念起了“富村经”?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家庭条件很差,但骨子里有不服输的精神,不甘愿一辈子都当贫困户!”喜欢“折腾”的侯佑林,曾开过网店、彩票店,几年下来也赚了一些钱。2015年,凭着一股闯劲,侯佑林又独自去了浙江义乌。

  在义乌,侯佑林顺利地进了一家手工艺品加工厂,老板看她有经验又肯吃苦,开了4000块的工资。出乎意料的是,侯佑林主动提出降薪,“我说每个月只要2500块,但请她谈业务、做培训的时候都带上我。”

  就这样,侯佑林一边在厂里学技术,一边跟着老板学营销和管理。半年后,侯佑林觉得时机成熟了,想要回乡创业。“我们老板都惊呆了,觉得我简直是异想天开!但我觉得老家留守妇女多,这个项目很适合,而且我想成为致富带头人,帮助更多贫困户脱贫!”

  经过反复“游说”,老板被这个有闯劲、有魄力的农村姑娘打动了,给了一笔代加工的小订单,让她带回富村镇试试。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