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大图 >   正文

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提速 吹响中国经济复苏“冲锋号”

2020-03-25 11:20:41   来源:新华网

  3月21日,工人们在国家重点铁路建设项目——格库铁路骆驼泉2号特大桥现场施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陈剑飞 摄)

  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郑剑认为,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仍有较大空间,要加快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率;新型基础设施,要强化规划引导,完善政策环境,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以新型基础设施为牵引,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和提升效能,构建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

  为推动重大项目投资建设,围绕资金、土地等要素,一系列政策措施接续发力,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资金配套。截至3月20日,各地发行新增的地方政府债券已达14079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76%。其中专项债券10233亿元,将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用于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债券规模达1200亿元,可带动相当规模的社会资本。

  加大土地配套。推动土地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环节、提升审批效率;在疫情期间,通过开展网上联审、提前介入项目前期、一对一用地服务等,加快项目落地进程。

  创新投资项目审批方法,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加大项目储备,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当前大部分地区逐步进入施工黄金期。欧鸿说,下一步将督促指导各地方加快推进项目开复工,针对建设项目用工、运输、原材料供应等问题,组建工作专班,精准施策、打通堵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公共卫生、市政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建设,下更大力气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同时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扩大有效投资,要聚焦疫情暴露的薄弱环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短板领域,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要科学论证,有序推进,不搞‘大水漫灌’。”欧鸿说。(记者安蓓、侯雪静、齐中熙、胡璐、田建川)

编辑: 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