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周边 >   正文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中柬文化互鉴的“使者”

2019-05-15 22:40:23   来源:《高棉》杂志

  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活力,不仅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认知欲,也渴望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体验,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分享自己的经历、感受。青年是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柬友谊和文明的传承者。

  在柬埔寨常年活跃着一群中国青年志愿者,他们是来自中国不同省区市、不同高校的毕业生。2019年共有238名中国大学毕业生来到柬埔寨,当他们走出校园同时也走出了中国,在中柬友谊的环境里找到文化自信,不仅在柬埔寨留下了青春印记,还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中柬文化互鉴的“使者”。他们就是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派出的赴柬汉语教师志愿者。

  柬埔寨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管理教师张智波说,柬埔寨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至今已有9年,自2010年至今,国家汉办累计向柬埔寨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1200多人次,当地学习中国文化的学生超过10万人。现有238名志愿者分布在柬埔寨王家科学院孔子学院、DHY汉语中心以及柬华理事总会下属华校等,共12个省市的46个教学点内。

  浙江志愿者奕贝在中国文化中心任汉语高级班教师,能够成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奕贝很开心。“这里的学生很淳朴,因为年龄差距不大,他们都希望和我成为朋友,从我这里学习到更多的中国文化,甚至包括我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很快我就发现,课堂之外,他们和我们一样,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都喜欢中国音乐、中国明星、喜欢阅读中国书籍,甚至喜欢追‘中剧’。”

  近年来,中柬合作越来越密切,很多柬埔寨学生都愿意学习中文,感受中国文化。湖北志愿者吴立愉2017年来到柬埔寨,“来到一个新的国度,了解不同的文化,作为志愿者,忽然发现自己肩负的使命—把中国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当地人。对外汉语教师的工作让我很有成就感。两年的工作期间,有时在街头碰到柬埔寨青年会主动用简单的中文来和我打招呼,感觉真的很自豪!”

  重庆志愿者晏晓建负责中学课程,“很多柬埔寨中学生对中国文化有较深入的思考,因为中柬交流密切,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兴趣,甚至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孔子、老子的思想都愿意去学习、去了解。”

  奕贝告诉记者,不久前,她去暹粒参观,当看到吴哥四面佛的一瞬间,突然想起高中地理老师说的话“将来你们一定要去吴哥看看,那里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震撼。”奕贝说自己的内心非常激动。如今,她经常会在微信群里和同学、朋友说起柬埔寨的故事,和身边的人分享在柬埔寨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文化传播是平等的,分享的都是中柬两国文明的精华,这是志愿者最大的感受。在教学当中,志愿者会很自觉地运用对比教学法,中国少数民族孔雀舞与柬埔寨仙女舞的对比,中国文化遗产与柬埔寨文化遗产的对比,中国传统节日与柬埔寨传统节日的对比,在对比中,互学互鉴。

  广西志愿者韦宇晟在金边集成学校任教,“因为中柬两国有很多相同的传统习俗,我们过春节他们也过春节,因此我们经常利用中国的节庆讲授中国传统文化,重阳节、中秋节、我们会让学生猜灯谜,和学生一起剪纸,柬埔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河南志愿者白杨说:“我所在的广肇学校还定期增加了中华文化才艺课程,给柬埔寨学生展示很多中国才艺,尤其是给学生们包饺子,大家都非常高兴,既新鲜、又可以动手参与还非常好吃。”

  “在志愿者出国前都要参加行前培训,每个人至少要掌握一项中国才艺,京剧、武术、剪纸、绘画、书法、中国器乐、传统舞蹈等项目。此外,我们还鼓励大家更多地去了解当地文化。”管理教师张智波说。  

  “因为中柬关系非常好,两年的志愿者经历让我如鱼得水,今后离开这时在,我也会成为一张柬埔寨的‘名片’,向别人介绍柬埔寨,如果在中国碰到柬埔寨人,我会很高兴地用柬语跟对方聊上两句……”韦宇晟是这样想的。

  晏晓建想要申请留任志愿者,“作为中柬文化互鉴的‘使者’,我愿意在这里更深入地了解高棉文化,传播中华文化。”

  柬埔寨是一个“年轻”的国度,整个国家的平均年龄27岁,中柬两国青年意气相投,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形成情感共鸣和思想共识。两国青年只有不断加大相互间的交流,增进彼此理解,才能让中柬传统友谊历久弥坚,共同开创中柬命运共同体美好的未来。

  记者 禹江宁(《高棉》杂志)

编辑: 朱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