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金晓华:用印痕“说话”

2019-01-21 16:28:21   来源:云桥网

  金晓华,1975年9月生,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毕业,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儿版画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民族画院院聘画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中国领导干部网书画研究院云南书画院副院长、云南美术家协会会员、昆明美术家协会理事、昆明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云南师大附小美术教师。

 

主要参展:

  2019“青春飞扬”中国青年版画家提名展、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五、第十六、第十七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画展、全国教师美术作品展览。



主要收藏:

  神州版画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安徽省文联、贵阳美术馆、云南美术馆、北京民族文化宫、重庆磐溪版画院、德宏学院、普洱学院、重庆綦江版画院

 


用印痕“说话”

  版画是一门印痕的艺术,古老而年轻。若要追溯,它起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以前。自近代新兴创作性版画发生以来,专业与业余的作者在传统与当代、学术与创新中不断寻求着超越。绝版木刻技法独特、表现自由,在一块木板上边刻边印,刻刀可以在版上不那么“听话”,色彩可以在套印中“任性”,绝版木刻艺术的丰富性、表现性、灵活性以及不可预知性,使得画的孕育过程,成为一种美丽的期待!

  与绝版木刻结缘于90年代。读大学时,郑旭老师教授绝版木刻,得到版画名家的教导。之后,研究生学习师从张鸣教授,继续研习版画。创作中,我借助图式、符号、刀痕、色彩等语言来传达我的情感或者主张。复读自己画作,会不自觉地又走进画中去,来到那个触动过我心弦的“地方”:《校园印象》系列,以主观抽象、表现性手法,刻画符号化的人物形象,收藏了许多校园记忆;《长河》系列转入理性表达,印制手法相对精致,通过图式说事,穿越时空,对文化假以思考;《节日的爱伲》、《故园金梦》等近作,内容贴近生活,手法写实,抒发对故乡的某种情愫。新作《秘境回音》系列则是借用当代图式符号,对傣乡民族历史宗教文化的切入与一点思考。



 

  造画而成,能登大雅之堂也非草率闲情之作。静下来,去浮躁之气,把想说的话,借刻刀传情。共性即是普通,艺术贵在个性与创新。艺术常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艺术家需要一种独立的“思想”,印痕艺术是我“说话”的一种方式。

 

艺术评论

  金晓华作品的“校园记忆”

  金晓华近20张的系列版画作品《校园印象》,为我们回忆了校园中那些美好的往事:游戏、做操、劳动、入队、秋游等,这些熟悉并且一直联系不断的镜头,在他的笔下显得无比仔细而纯熟。绝版木刻的套色工艺,一层一层的在画面上敷上墨色,浓墨重彩绚烂耀眼一如卢梭澄明的装饰性和梦幻色彩……

  管郁达(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  

  视野开阔 思考前瞻——全国十届美展云南选送作品的观赏记

  “云南选送了115件作品参加全国美展,这些作品正在博物馆展出。评委对作品的质量要求严格,因为这些作品代表了云南美术水平,也是新世纪以来对我省美术创作水平的一次大检阅。”

  “云南是个版画大省,所以选送的版画也比较多,贺昆、马力、吕敏、张晓春、金晓华的作品都很醒目,选送的作品中还有很多陌生的名字。说明我们的版画很有活力,画家李忠翔、郭游的作品风格突出,而金晓华的《梦的校园》在形式和色彩的探索上都较新颖。思茅地区的版画很有地方特点,也很有创造力。云南版画又加入了很多新生力量,不负云南这个版画大省的名望。”

——邹昆凌(昆明市文联艺术评论家)

 

  守望着的青春——记第三届云南省青年美术家提名展

  “2006年12月12日至19日,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青年美术家提名展”在云南美术馆举办,展览展出这一批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共150件作品。该展览的作者都是经各个艺委会推荐,主席团最后审定的。正如展览前言所说的那样:三十位作者,是近年来在各自创作领域中显现才华、极具潜质的青年,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着我们的时代,反映着这个时代中青年一代的情感、思索和判断。”

  “五位版画家有着各自成熟的创作理念和方向。金晓华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他的童心,如同他所说:选择艺术,就是选择了“爱”。在他的作品面前,甚至可以感知到金晓华俯下身去,和孩子们用同样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同样欣喜的心情表现世界的创作冲动……”

  摘自云南美术家协会《云南美术》简报

汤海涛(云南艺术学院美术评论家)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