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嵩明乡村美 产业兴旺百姓富

2019-12-23 09:16:42
来源:新华网

玫瑰种植基地

  深冬时节,种植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花卉示范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花卉正竞相绽放。随着农村综合性改革(以下简称“农综改”)试点试验工作的稳步推进,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悄然绽放出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优美的乡村环境

  花开了,乡村面貌换新颜

  花木掩映的人工湖、整洁的健康步道、漂亮的小广场……正成为嵩明县小街镇哈前村的新面貌。驱车行驶,路两旁盛开的绿植与周围的房舍相映成趣,宛如一幅幅田园风景画。

  然而,几年前,村里道路泥泞,周围荒山上杂草丛生。随着园区优势的凸显,不仅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入驻这里的企业也逐年增加,进而反哺乡村的发展。

蝴蝶兰种植基地

  昆明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里,蝴蝶兰簇拥绽放,花香扑鼻。昆明统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嘉雄介绍:“我们希望发挥云南的优势,引导蝴蝶兰成为更大的花卉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单纯种庄稼挣不了多少钱,收入提不高,大家都不愿种。”云南省花卉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李永文介绍,在“农综改”项目的推动下,园区一年四季花朵次第绽放,花卉产业不仅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火车头”,也让村容村貌得到了持续改善。

村民正在种植花卉

  人来了,乡村产业聚活力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以往每年春节过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小孩,成为一个个“空心村”。而随着园区花卉产业的发展,这里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气,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吸引了企业入驻,这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村里变得热闹,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李永文介绍,近年来,园区各企业提供常年用工岗位近5000个,季节用工3000人,年增加农民收入2.5亿元。随着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模式的展开,也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鲜切花包装流水线

  在昆明海盛园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中,村民正在进行着分级、质检、初包装、冷藏、保鲜、入库等工作,刚从苗圃中采摘出的鲜切花,正通过工作人员一步步工序制作成品装车发往各地。

  车间一侧,今年50岁的村民戎芳芬正在进行展品花卉的入库工作,她边装花边说道:“我来公司工作已经有6年时间,没想到那么大岁数还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每个月能有3000多元的工资,感觉很满足。”

  “公司主要发展绣球、郁金香、玫瑰等九大品种,每年产销花卉近1亿支,销往海内外。”昆明海盛园艺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赵学进介绍,在招聘员工时,该公司会更多考虑附近村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留守劳动力,与他们签订正规劳动合同,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和收入。

  村富了,乡村振兴有底气

  产业发展不仅为乡村带来了人气,增加了收入,也成了乡村旅游的突破口。若在暖春时节走进百花箐山谷,沿着健康步道往前走,就能见到百花箐山谷的“花海”,大丽花、小雏菊、紫薇花瓶、向日葵、鼠尾草……如同一块块色彩缤纷的花毯,铺展在山野之间。

  乡村旅游不仅要有看点,还需要有亮点。百花箐山谷景区董事长尹纪伟介绍,在百花箐山谷,一期开放面积约300亩,集花海观光、婚纱摄影、草坪婚礼、拓展乐园、丛林拓展、水果采摘基地等多种业态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了休闲度假、田园观光、康体运动、生态养生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体验。

   除了百花箐山谷,按照发展战略,园区管委会坚持引入企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在提升乡村文化品位上做“特”、在旅游项目上做“精”,守好旅游底色、凸显地域文化、串联美丽风景,让“文化+旅游”相融相盛。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只有百姓富了,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在李永文看来,乡村除了提供农产品,还有休闲、旅游甚至教育等多重价值,应该在这些方面更多发力,才能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合力。

  记者 李晶晶(新华网)

编辑: 刘周
花开嵩明乡村美 产业兴旺百姓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