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之临沧篇】打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卷轴
澜沧江百里长湖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供图
绿色发展正当时,满目青翠入画来。临沧的绿,是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最大印象。
澜沧江旅游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供图
“中国核桃之乡”凤庆、“中国古茶文化之乡”双江、“中国特色竹乡”沧源、“中国澳洲坚果之乡”永德……琳琅满目的绿色产业称号背后,是66.72%的森林覆盖率、比例98%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立方米空气2000-10000个的负氧离子含量。临沧仿佛架起了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让宜居宜业宜游的生动画卷,成为“世界佤乡好地方,避暑避寒到临沧”的最好注解。
临翔区南美乡万亩茶园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供图
从2013年临沧市启动全国低碳国土试验区创建,提出打造“中国恒春之都”开始,到如今启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我国探索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作出典型示范,为世界各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经验。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临沧各族人民,正用自己的双手,让佤山大地处处呈现出可喜的变化。
临清高速南捧河大桥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供图
当我们走进临沧,这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尽现眼前:
这里一条大江蜿蜒而过,全市共有三级以上支流1047条,降水充沛,建有小湾、漫湾、大朝山3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722万千瓦,丰富的水能资源让临沧实现了“绿色崛起”。
这里一片沃土神奇美丽,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地形地貌多样,光热水土条件好,孕育着丰富的物种,坚果面积世界第一,茶叶、甘蔗面积全省第一。
这里一棵古茶树历经千年,凤庆32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被誉为“天下茶尊”,滇红工夫茶多次作为专用外事礼茶,冰岛、昔归更成为了普洱茶皇冠上的明珠。
这里一首民歌传唱四方,作为著名的“世界佤乡”,佤族人口占全国佤族人口的60%,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家喻户晓。这里世代生息繁衍着23个少数民族,如今各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阿佤人民的新歌诉说着各民族人民同样的心声。
这里一条铁路承载梦想,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建设滇缅铁路的战略构想,但动工后因历史原因被迫炸毁。如今,佤山“百年梦想”即将成真,大临铁路正在修建,临清铁路将争取明年开工,激活区位优势的临沧,将迎来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
镇康德昂族妇女采摘咖啡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供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美临沧,好一幅人与自然和美的画卷!
记者 李春林 黄翘楚(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