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为梁河全域旅游支新招
8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周洪,参加第六届云旅四季论坛暨梁河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后,结合实地考察调研情况,为梁河全域旅游发展和文物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开良方”。
寻找平衡点
周洪说,现在我们要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要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多年来,我国以文物为依托开展的旅游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以文物保护为前提,科学合理地推动文物和旅游在职能、资源、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旅游经济收入反哺文物保护,实现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周洪希望梁河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能更加细致深入地做好保护工作。
梁河人文鼎盛,有着诸如南甸宣抚司署、九保古镇、九保太平寺、李根源故居等丰富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但在保护和发展中要寻找到平衡点是个“技术活”,应当以国家有关法规为前提,科学合理地编制保护规划和保护工程设计方案,关注周边区域,尤其是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活动,认真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有效保护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历史环境、景观视廊等。周洪说:“只有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谋求发展,才能实现文物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保护和发展共赢。”
保持地道“梁河味”
说到九保古镇旅游发展,周洪强调,除了需要抢救性修缮的文物之外,对整个古镇的保护和发展规划应邀请专家和专业的团队进行勘察规划,摸清“家底”之后再发掘底蕴、展示内涵、逐次维修。在文物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必须遵循原址、原状、原材料、原工艺的文物修缮原则,原汁原味保留古镇特色,凸显“古街风韵、阿昌风情、名人故居、美食天堂”的地道梁河特色,彰显历史价值,提升文化内涵和文物旅游体验质量,增加旅游流量。
扩大联动范围
“走进李根源故居,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李根源曾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的监督和校长,他的故居具备作为陆军讲武堂分馆的条件。”周洪建议梁河县有关方面可以适当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博物院“1+10”模式,积极尝试与云南省内相关博物馆开展合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具备高水平管理的专题博物馆,实现资金流和人流共享,馆藏互通、展览互通、研究互通、保护技术互通、传播互通等。
用好南甸宣抚司署
南甸宣抚司署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是梁河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旅游地,目前,南甸宣抚司署作为地志性博物馆、文物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的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应当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展示利用水平,使之成为梁河县文物保护和旅游产品的展示窗口,成为梁河县全域旅游的导览中心;确立其县域“文化中枢”的地位。周洪提议南甸宣抚司署应积极推进“一个窗口、一个中心、一个课堂”建设工作,使之真正成为集文物本体和县域历史展示、旅游观光,研学旅游等于一体的文物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成为广大青少年感知、认知中华文化遗产的第二课堂。
“全民参与,全民保护,全域旅游。只要有心、肯下功夫、下对功夫,梁河文物保护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未来令人期待。”周洪说。
记者 沈燕 云旅四季论坛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