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新歌,梁河葫芦丝节等你来听

2019-08-07 11:30:10
来源:云南日报

  葫芦丝,许多人不陌生。

  葫芦丝名曲,许多人能张口说出一串。

  即将于8月8日-10日举办的2019中国•梁河国际葫芦丝文化旅游节、第六届“云旅四季论坛”暨梁河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以下简称“梁河论坛”),将给大家献上一首新歌。

  “这与大家熟悉的曲目不同,这是一首葫芦丝之乡的发展之歌。”8月6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副县长景智富介绍,这首新歌有3个内容:推介梁河、共谋发展、广交朋友。

  葫芦丝之乡好景多

  “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高质量的生态农产品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梁河旅游发展的4大优势。”景智富是地道的梁河人,说起“家乡美”激情难抑。

  他介绍,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西南端、高黎贡山西麓坡阶地中的峡谷地带,位于德宏州东北部,是闻名中外的葫芦丝之乡。目前,全县有5家企业和2家专业合作社制作、销售、教授葫芦丝,葫芦丝年产量超过5万支。

  打开地图可以看到,依托腾冲驼峰机场和德宏芒市机场,南经潞梁二级公路从梁河至芒市有110公里,北经腾梁二级公路从梁河至腾冲有40公里,西经腾陇二级公路从梁河至瑞丽有160公里,梁河与腾冲、瑞丽、芒市三大旅游集散地互联互通。

  “梁河自然资源丰富。”景智富说,全县共有温泉17处,水温最高可达90℃。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1.4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得天独厚。受地形和气候影响,县内植物密布,森林覆盖率达65.4%,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是休闲度假、房车旅游、森林疗养、康体养生、徒步旅游的好去处。

  “‘一杯回龙茶、一碗皂角米、一桶白花油茶’是大自然对梁河最好的馈赠,是梁河人民勤劳的回报,也是到梁河旅游度假值得看、尝得到、带得走的特色生态农产品。”景智富介绍,梁河回龙茶种植已有上千年历史,目前,梁河县已初步建成一批标准化的高优立体生态茶园和秀美乡村观光茶园,可采摘种植面积5万余亩,年产干茶3300多吨,总产值2.52亿。滇皂荚,俗称皂荚米,因营养成分丰富,富含植物胶原蛋白,有“植物燕窝”的美誉。属于高能量、低脂肪的营养食物,具有润肺、明目、提神补气的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梁河县全县滇皂荚累计种植面积达3.8万亩,全县保存面积8000亩,2018年产鲜荚1500吨,加工成皂荚米(白籽仁)60吨,实现产值2760万元。梁河特产白花油茶,由于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截至目前,全县油茶基地总面积9.4万亩,其中5300亩开始收益,年出油50吨。

  景智富说,梁河县下辖3镇6乡,县内世代生活着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民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遮帕麻和遮咪麻”、南甸宣抚司、李根源故居、九保太平寺、勐底金塔等都是各民族文化凝聚而成的文化景观,魅力非凡。

  共谋发展探索新路

  近年来,梁河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快发展步伐。同时,他们注重借智借力共谋发展,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发展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

  目前,梁河县已经将文化旅游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制定了“梁河县2019-2021年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3年计划”,同时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和“最美县城”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人居环境。

  “起步晚、发展慢、宣传力度不足、个性化不够……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要直面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但是,我们有信心在各方面支持、指导、帮助下走出有梁河特色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景智富说,“‘打铁还得本身硬’,梁河旅游发展任重而道远,必须把握机遇。”

  广交朋友营销梁河

  “葫芦丝文化旅游节、梁河论坛,就是我们聚智聚力、广交朋友、营销梁河的好机遇。”景智富期待着各方朋友相聚梁河。

  他感言,梁河“走出去”靠宣介,希望葫芦丝文化旅游节、梁河论坛带来的政商学媒等各界朋友走进梁河、认识梁河,今后成为“梁河代言人”。他认为,“引进来”靠招商引资。此次梁河论坛有11家企业参加活动,希望企业家们到梁河考察调研、发现商机,牵手当地百姓共同发展。

  “‘玩得转’靠科学规划,希望梁河论坛的‘智囊团’为梁河全域旅游发展做科学规划。”景智富说,希望专家学者、旅游达人、企业家、媒体朋友建言献策、传经送宝,为梁河全域旅游发展“把脉、会诊、开方”。

  “一首新歌,梁河葫芦丝节等你来听。”景智富代表梁河向朋友们发出邀请。

  记者 沈燕 (梁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供图)

编辑: 李恒强
一首新歌,梁河葫芦丝节等你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