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原雄鹰的内心戴上“氧气面罩”

2019-07-18 18:15:21
来源:云桥网

  在万米高空,飞行员对紧急情况的处置关乎所有机上人员的安危。能否尽快摆脱异常情况并安全落地,对飞行员的技术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而事后,对紧急事件的每一次回忆对他们来说都是煎熬。为了帮他们振作精神、释放压力,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航云南公司的国内首家飞行员工作室,探访飞行员们的“心理释压站”。

  浅褐色的墙壁、柔和的灯光、松软的地毯,舒适的按摩椅、冒着热气的咖啡机……走进“飞行员心理关怀创新工作室”,舒适的氛围将人包围。

  这间心理工作室由东航云南资深飞行员徐楠牵头,与多位业余时间喜爱钻研心理学的同事共同建立。

  “每个人都会出现心理问题。飞行员其实也是普通人,也需要面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为他们解开心结,对飞行安全有极大的帮助。”工作室的成员刘明霞说。

  据了解,目前,该工作室有8位成员,他们来自东航云南公司飞行部、地服部、运控部等部门。所有人都是“持证上岗”——4人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人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这里有专业心理工作室使用的沙盘,用于心理咨询师分析受疏导者的心理状况,还有一间放置着假人和呐喊宣泄仪的“宣泄室”,大声吼叫或是戴上拳套猛揍假人,都能促使压力得到释放。

  当然,对于长期承担着重大安全责任的飞行员来说,压力不是吼几声、打几下就能轻易消除的。若某位飞行员遭遇突发事件,心理工作室成员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协助:第一阶段,在事发24小时内,他们会给当事飞行员送去一封“心理关怀慰问信”,在劝导和安慰后,提醒对方若有需要,可提供心理辅导;第二阶段,心理咨询师为机组进行团体访谈和疏导;第三阶段,为当事人进行一对一的疏导,并持续、跟踪访谈。

  令人欣慰的是,不少飞行员接受心理疏导后都会说:“我觉得你们做的这件事情,很重要,非常好。”这句话让工作室成员左文印象深刻。她觉得这个工作既有意义,又任重道远。

  “对心理咨询的接纳程度,能反映出一个人、一个单位甚至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左文说,心理辅导就像是“氧气面罩”,让心灵“吸氧”,让内心平静。没有乱流的晴空,飞机才能安全飞行,当心绪保持平和,“宁静致远”才能实现。

  记者:李恒强 通讯员:解超 叶勤茹

编辑: 李恒强
为高原雄鹰的内心戴上“氧气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