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汉子阿家红:民族文化一样都不能丢

2019-06-06 10:19:08
来源:云南网

  “地形窄、环境恶、基础弱、居住散、整体贫困。”这是省委下派怒江州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对古登乡的真实评价。不过,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这个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北部的小乡村正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这里的人,他们的内生动力被充分激发,一只脚已经踏上了小康之路。

  古登乡有个傈僳汉子阿家红,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艰难的情形历历在目。“小时候生活比较艰苦,在小学四年级毕业后,我就出去了。”当时迫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实际情况,阿家红选择外出务工,但身在异乡的他每时每刻都思念家乡,于是在十年后选择了回家发展。

  阿家红大胆创业,先是在村里干起畜牧业,后又尝试开小卖部,但缺乏经验的他失败了。于是,他无奈地再次出门打工,但这一次却有所不同,不但带上了妻子,还多了一个决心,到泸水市务工的同时学习企业的民族服装设计缝制技艺和管理。

  阿家红大胆创业,先是在村里干起畜牧业,后又尝试开小卖部,但缺乏经验的他失败了。于是,他无奈地再次出门打工,但这一次却有所不同,不但带上了妻子,还多了一个决心,到泸水市务工的同时学习企业的民族服装设计缝制技艺和管理。

  “我老婆学的是民族服装的缝制,只要有样品有图片,各种民族服装她都能做出来。”有了目标,阿家红的二次外出务工路走得更加踏实,不仅是妻子,他自己也学得了一手少数民族服装制作的好手艺。而这时,由于家中老人需要照看,同时也学得差不多了,夫妻俩最终决定再次返乡,用手艺开创一片天地。

  “傈僳族文化有深远的历史,但如今已有不少优秀的传统文化面临失传或已经失传,我看了心里很不好受,一直想着要通过什么东西把这些东西传承下去。”一份手艺,一份真心,阿家红夫妻的二次创业恰逢其时。不仅如此,他们还了解到村里还有很多贫困群众、残疾群众出不了远门打工,于是立了个更长远的目标,一定要在少数民族服饰的制作上成功,在家里开办民族服饰加工厂,就地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创业之初,由于资金来源困难,他们在购买设备上花费了不少功夫。正巧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了解到夫妇俩资金不足的情况,买来了三台缝纫机、一台锁边机,解了燃眉之急。2018年10月24日,泸水家红兴业民族服饰缝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挂牌在阿家红家中。

  合作社成立后,在夫妻俩的带领下,许多村民开始从事起傈僳、普米、景颇等民族服装设计加工和民族配饰挂件加工工作。阿家红告诉记者,通过夫妻俩的不断努力,目前合作社生产的少数民族服装款式已有20多种。同时,合作社还招收了17名学员,学习少数民族服装制作技艺。

  阿家红介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合作社规模较小,在对接企业过程中就发生了一些问题。考虑到对发展上的不利影响,阿家红在省委下派怒江州脱贫攻坚工作队的帮扶下,走上一条合作社转企业的发展道路,成立了泸水市家红兴业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

  阿家红表示,下一步他还将在保留传统傈僳服饰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该挖掘的挖掘,该改造的改造。以后设备配齐后,还可以将头脑里的设计通过电脑展示出来,做出更加适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民族服装,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把傈僳服饰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还了解到,在6月13日至19日的"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开幕首日将举行由云南报业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云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项目签约仪式。此次签约活动将组织全国知名服装服饰企业与云南民族服装服饰企业结成“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帮扶对子,推动云南民族服装服饰向时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阿家红的泸水市家红兴业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将作为其中受签约帮扶的企业,阿家红高兴地说:“通过签约,我就可以把当地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听到古登的声音,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一样都不能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把更多关于本民族的文化传播出去,同时也让更多人能支持自己。”

  记者 韩怡

  主办方供图

编辑: 李恒强
傈僳汉子阿家红:民族文化一样都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