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亏损!增产不增收!好品质的云南咖啡为啥卖不了好价格?

2019-04-24 14:48:20
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4月,远在美国的王洁已经喝上了新一季的云南小粒咖啡。

  每天早晨,王洁都会为自己泡上一杯咖啡,她最喜欢的是来自家乡云南的小粒咖啡。理想的海拔、充足的日照、充沛的雨量,让云南咖啡具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的独特风味。伴随着咖啡香气,王洁开始她一天的工作。从去年的10月份开始,新一季的云南小粒咖啡进入了采摘季,经过约5个月的采摘,再通过约2个月的初加工、养豆和运输,4月,新一季的云南小粒咖啡已经飘香在全球各地。

  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每天会喝掉20多亿杯咖啡,咖啡已然成为全球贸易量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商品。在云南,约有38万户120万咖农种植咖啡,咖啡产业成了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2017年至2018年9月的整个产季,云南的咖啡种植面积178.24万亩,产量为1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8%以上,总产值达到26.2亿元。

  2017年,云南咖啡出口量9.1万吨,占总产量的56.8%,新加坡、德国、美国、日本……在全球的很多地方,都飘散开云南小粒咖啡的香气。数据表明,过去30年来的快速成长,让云南成为全国咖啡种植的绝对霸主,咖啡成为云南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出口农产品。

  国际巨头闻香而来

  南北纬2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是北半球咖啡的理想生长地带,处于这个地带上的云南南部正好具备了各种条件。这里的咖啡生长生态环境较好,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多以山地、坡地栽培为主,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特别是昼夜温差大,利于内含物积累,所产咖啡豆颗粒均匀饱满、含油多、味醇厚、香气高。

  在2017年“开放的中国:魅力云南世界共享”全球推介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点赞了云南的后谷咖啡,直言这是他喝过最好的咖啡。无独有偶,爱喝咖啡的上海小姑娘朱颖在遍尝各种咖啡后,认证了云南的小粒咖啡是她的最爱:“很香,云南的小粒咖啡喝起来最有风味,是我最喜欢的咖啡。”

  事实上,云南小粒咖啡的风味是得到过认证的。国际咖啡组织品尝专家考察云南咖啡种植及初加工基地后,将云南咖啡评价为哥伦比亚湿法加工的小粒种咖啡一类,为世界上最高品质的咖啡之一。

  正是因为这样,成立于1993年的云南爱伲集团投身进了咖啡产业。“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喝到云南的精品咖啡是我们的愿望。”带着这样的初衷,该公司董事长刘明辉在纽约建立了自己的咖啡贸易公司,经过20多年来不断地努力,将爱伲庄园里生产出来的云南本土咖啡销售到了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

  为了保证咖啡的品质,让云南咖啡一直香飘世界,爱伲集团从源头抓起,把咖啡树种进了雨林,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让咖啡树在热带雨林的呵护下自由生长。

  同样注重品质的,还有云南农垦咖啡有限公司。该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徐智勇春节前接待了一些外国的客商,公司优质的咖啡豆、合适的价格都吸引着这些客户。截至春节前,云南农垦咖啡有限公司已经接到了4000吨的国外订单。

  相比走出去,云南咖啡的风味也让全球咖啡巨头纷纷闻香而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咖啡企业在云南建立生产基地。早在1989年,雀巢咖啡就进驻了普洱,在近30年的时间内,为云南咖啡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2012年,星巴克也进入云南,成立了一个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还与爱伲集团合资建立了星巴克爱伲咖啡(云南)有限公司,用于采购咖啡并进行初加工。所有要向星巴克卖咖啡豆的农户,需要通过星巴克的“咖啡和种植者公平规范”认证。这个认证由第三方机构测评,包括了品质、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等方面。

  2009年1月,星巴克推出“凤舞祥云”咖啡新品。这是星巴克首款采用中国云南保山地区的咖啡豆和拉美、亚太地区出产的咖啡豆的综合咖啡,它的问世打破了星巴克门店内无中国产咖啡豆的惯例。而星巴克在云南的计划进行了5年之后,又推出了首款产自于中国单一产区的云南咖啡豆。这款来自云南普洱的咖啡豆被星巴克列入自己高端品牌星巴克臻选(Starbucks Reserve)的产品线里。

  此举似乎在向整个行业证明一件事情,云南咖啡已经大不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说,星巴克也在为云南咖啡精品化的爆发制造条件。

  “长在树上都是好的”

  虽然30余年来,云南咖啡的快速成长让人欣慰,出口贸易似乎也风生水起,然而这个“最高品质”的咖啡在国际上却没有地位。2017—2018咖啡采收季,云南咖啡再次遭到国际咖啡期货价格低迷的影响,生豆价格基本徘徊在13—15元/千克,而今年更是基本停留在13元/千克,很多农户已经出现亏损。

  目前云南咖啡采购价一般是参照纽约咖啡期货市场的价格,并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咖啡期货价格基础上下压15—20美分。“这是因为采购商要扣掉运输成本,而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哪有运输费用需要卖方承担的道理。况且农户交货都是现货,参照期货价格原本就不合适。”说起咖啡的价格,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功勤显得很无奈。他说,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的咖啡市场没有话语权。为了支持咖农发展,行业协会会对外公布收购价格,价格高于雀巢略低于期货价格,给咖农价格参考的同时,希望会员单位和国内本土咖啡企业按照这个价格进行收购,尽可能维护农户的利益。

  徐智勇也在跟客户的合作中得到启发,他发现他们的客户更多是中间贸易商,经过层层盘剥,价格低得可怜。如果能直接对到下游客户手中,势必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汉堡港是德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中国通往欧洲的门户。那里有许多咖啡豆的交易,同样也有云南小粒咖啡豆,但是却不是通过云南人卖出去的。”徐智勇说,今年企业想先到那边去设置一个点,让云南咖啡通过云南企业之手进行推广。

  然而这一切还是远远不够,云南咖啡想要拥有话语权,要么靠“量”,要么靠“质”。中国咖啡仅占世界咖啡总量的1%,靠“量”显然并不现实,那么只有选择“质”。

  按理说,守着好的资源,打造高品质是有先天条件的,但多年来,一直没能实现云南咖啡应有的价值,这是让所有业内人士“心忧”的根源。李功勤还记得曾经带国外咖啡人士参观云南的咖啡种植庄园,了解了初加工技术后,一位外国人略显讽刺地说“长在树上都是好的”。这是说,由于农户初加工技术参差不齐,后期的加工浪费了咖啡的品质。

  时间回到普洱开始种植咖啡的时候,由于长期以来都是以种植大宗交易所需要的咖啡豆为主,这些咖啡豆会被出口到国外进行速溶咖啡的制作,因此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在收获季节,咖农的处理方式也异常简单直接,最终这样的咖啡豆会以雀巢参考国际期货而制定的价格买走。这种不计品质、较为粗放的生产方式也一直延续至今,云南咖啡只有品类,没有品牌。这也是长期以来,云南的咖啡呈现出严重的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根本所在。

  云咖叫好更需叫座

  “这种时候,政府的引导就十分重要,指挥棒往哪里指,咖农会往哪个方向走。”李功勤举例说,2017年1月,云南省政府在云南咖啡行业协会的努力下,发出《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将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咖啡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打响“云咖”品牌。政府提出了以精品咖啡为引领,但目前达到一定规模、具备生产精品咖啡能力的企业并不多,因此在发展精品咖啡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把最基本的标准建立起来。

  李功勤认为,相较于精品咖啡,商业咖啡要低端一些,但如今的云南95%企业都一直在做商业咖啡,因此商业咖啡和精品咖啡组合发展才能真正把云南咖啡产业做起来。“政府也应正确认识这个产业,多给企业和咖农一些培训,整体提高云南咖啡的品质和加工技术,让咖啡产业成为咖农脱贫致富的抓手。”他坦言,做不到标准化、做不到一致性也是做不好精品咖啡的。

  持有相同态度的还有徐智勇。他认为,标准化的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就会一直在增产不增收的怪圈里打转,在支持精品咖啡发展的同时,走大众化的道路更适合云南咖啡产业的发展。“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参考雀巢的标准,应该全省形成合力,做好自己品牌,拥有自己的标准,让整个咖啡产业上升一个台阶。”

  而这样做,云南咖啡产业过分依赖出口、与国内需求脱节等一系列问题也将得到解决。国内许多咖啡企业、商家喜欢舍近求远,以高于云南咖啡1—2倍的价格进口国外咖啡。云南咖啡常被以低价出口海外,被国外咖啡企业包装贴牌后再卖回中国。如果有了统一的标准,抛掉低端产品的外衣,被更多的认可这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近10年来,中国咖啡消费迅速崛起,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咖啡消费持续增长,增长速度为20%以上,是世界咖啡消费增长速度的10倍左右。特别是在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消费咖啡,把眼光投入国内市场是云南咖啡企业的共识。

  徐智勇将在上海等大城市布局智能咖啡机并反哺农户,3合1产品也将进军全国的家乐福超市。

  而一直做现磨咖啡的爱伲集团将继续打磨自身的品牌,朝着精品咖啡的方向不断努力。通过精品化、品质化的操作,让更多消费者认知爱伲咖啡,并通过线上平台向国内消费者进行推介。“我们已经推出了便捷式的挂耳、袋冲咖啡,目前正在研究手冲杯,大概会在4月中旬上市。”普洱爱伲庄园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洁坦言,打造中国自己的民族咖啡名牌是企业的目标。

  记者 郭曼

  供图 孙本梁 CFP

编辑: 李恒强
农户亏损!增产不增收!好品质的云南咖啡为啥卖不了好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