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创新思路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2019-04-01 15:16:25
来源:云南网

  3月8日,宜良县耿家营彝族苗族乡河湾村,一场特殊的民族摔跤运动会和乡村旅游文化节在这里举行。文化节吸引了1000多名游客参观,而其探索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让民族文化撬动了当地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以宜良县为代表,昆明市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创新思路开展民族工作,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也为正在创建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打下坚实基础。

  夯实基础 打造民族特色美丽乡村

  在宜良县九乡板田冲民族民俗传习馆内,火草编织、猎神节风俗展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猎神文化节是彝族民俗文化的集大成展示,近几年来,九乡先后成功举办了8届猎神文化节,通过祭猎神、摔跤、斗牛等民俗活动,全面展示传承彝族优秀民族文化。”九乡乡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宜良县收集整理全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字,出版发行了《宜良民族》等著作,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其中,重点对彝族古籍文献和民间流传的彝族敬酒歌等进行抢救整理,保存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宜良县民宗局工作人员介绍。

  推进民族工作取得成效,弘扬民族文化是基石。2016年,昆明市出台《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挖掘保护传承。实施意见中,除了提出要扶持民族文化资源的整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创新外,还明确要建成一批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和一批民族特色美丽乡村。

  2013年,九乡完成大拉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集中把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元素融入村内外立面墙体打造中;2017年4月,宜良县投资4350万元打造九乡集镇民族文化团结广场,在全县7个乡镇、街道中率先建设,其中,特色集镇采用具有彝族特色的统一店招店牌,也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

  在夯实民族文化基础,传承保护文化的过程中,九乡还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据悉,九乡通过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传统手工艺人,做大做精民族文化产业链,采取“企业+农户”“作坊+门市”等方式,把当地民族优良文化中的泡缸酒、火草褂等产品打造成特色产品,其中,“九乡溶洞泡缸酒”还入选了宜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提升质量 乡村旅游成为致富新路

  昆明市加快改善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扶持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要通过壮大民族地区特殊旅游业,促进旅游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和乡村建设融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践中,宜良县创新思路,也走出了一条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新路。

  “乡村旅游是小戈比村的产业发展抓手,近年来,我们先后建设了彝族文化广场、彝风商业街、水果采摘园等乡村旅游设施,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也增加了村民增收途径。”尖山村委会小戈比村村干部黄云钢介绍,依托乡村旅游和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参观、住宿等,去年小戈比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

  以耿家营乡为例,目前当地已经形成了以“花山节”、马蹄湾风光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线,同时,还开发出“抬风水跤”“背球娃”等民俗活动。在乡村旅游带动下,2018年,耿家营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1657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269元。

  乡村旅游活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更好地推动了民族工作显成效。目前,耿家营乡已创建县级民族团结示范村4个、市级民族团结示范村1个,作为宜良县创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进乡镇的示范点,有力助推全县民族工作的进程。这也是宜良县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重点思路,近年来,宜良县以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为抓手,在民族乡积极实施乡村美化工程,先后投资1480万元集中打造4个少数民族村寨省级示范点,进一步改善了当地人居环境,也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感。

  在日前市人大常委会调研检查民族工作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有人大代表建议,昆明市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此来增强民族自信,宜良县挖掘民族文化活跃乡村经济,也有望成为建立这种自信的一个有益尝试。

  记者:陈辉

编辑: 李恒强
昆明创新思路助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