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新庄村:“农旅文”融合发展的新农村样板
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属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也是云南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县。位于海稍水库东岸的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委会新庄村,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全村共有66户231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6人。
从前,村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依靠种植葡萄、柑桔等高原特色农业,经营海稍鱼店。近些年来,村庄积极创新出“党支部+企业+村民”的合作机制,开发了“农旅文”结合的产业模式,在村内建起红军博物馆,成立了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走出了一条符合新庄村发展实际的乡村旅游新路子。自 2016 年以来,新庄村共接待游客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多万元。
以“红色”为开发亮点 传承红军历史记忆
云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区之一,红一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长征都曾经经过云南,而新庄村正是1936年4月21日红六军团进入宾川的第一村。据史料记载,当年萧克、王震曾经带领部队经过宾川,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克了宾川县城,并在新庄休整了一晚。
“从小我的父辈我的爷爷,还有我们村的附近村子里的老人家就会经常和我讲红军长征经过我们村子留下的一些红军故事。这几年我在外发展,一直都有一种想法,就是要回来把这个红军精神传承下去。”2006年,外出创业的村民蒲国宏回到家乡,在红军住过的一间民房里复原了当年红军战士的宿舍。重建场景的同时又将作战地图、枪炮、铺盖行李、斗笠、电台等红军物品展出,建成了大理州首个自然村“红军长征纪念馆”。
村里还在红军长征纪念馆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修整改善。2016年新庄村建起了全新的红军博物馆,开设红色课堂,有专人向游客讲解这段历史。建成的博物馆分为两个部分,由图片展览室和当时红六军团的临时指挥部组成。
在图片展览室里,墙上挂着的萧克、王震等红军将领人物像,以及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云南时的路线图、长征过海稍路线图。而在红六军团的临时指挥部内,则是对真实的红军物品展示区。一盏茶,几个军用口缸,红军战士的棉被干净整齐地平铺在地,床铺一旁是排列整齐的小钢炮,依稀留存着当年的锋芒。陈旧的窗柩,墙上斑驳的标语,昔日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在屋檐垂下的一排窗帘花中,浮动着当年的红色与余温,让前来参观的游人肃然起敬。
自从红军长征纪念馆建成后,来村庄里旅游的人多了,很多当地的老百姓也愿意自发到馆里做义工。村民吴飞说,“把红军博物馆纪念馆建起来,对我们新庄村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前我们这一代不完全了解(这段历史),老人讲解给我们,我们只能听在耳朵里,现在有了这个博物馆,这些记忆才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贫困户成为小股东 公司制带动旅游发展
看到家乡的红色记忆被更多人了解熟知,蒲国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但只进行历史复现还不够,还需要转换思路,充分开发本地红色资源,真正为大家造福。
2015年,蒲国宏带着这样的想法带头成立了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公司成立后,党组织号召全村人入股。海稍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参公司发展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新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以3846元入股参与公司发展乡村旅游。
据蒲国宏介绍说,目前,村子和周边村寨共有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平时村民们在家务农,游客来了就统一穿上红军制服轮流上岗接待。村里5户低保户每家有一人在公司上班,农闲时每天工资60元,农忙时每天工资120元。此外,公司还按照市价收购村民的水果、鸡、鱼等农特产品,以“旅游伴手礼”的形式卖给游客,产生商业价值。
如今,新庄村内已建成了单幅连棚葡萄采摘园亩、柑桔采摘园还有橄榄滇橄榄种植基地、突尼斯软籽石榴采摘园、三角梅观光园可供参观。此外,村庄还以海稍水库水淹地,开发建设了“海花草原”景区,配备了餐饮区、水上娱乐区、农耕文化体验区以及烧烤露营区等休闲娱乐场地,将传统农业向景观农业过渡。游客来到村内,可以到红军博物馆参观感受红色文化;到葡萄园、柑橘园体验采摘乐趣;到海花草原景区露营、烧烤,品尝正宗的宾川海稍鱼……
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走进宾川,走进新庄村。蒲国宏说,从农业向文旅产业融合后,新庄村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自 2016 年以来,新庄村共接待游客4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00多万元。 自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成立以来,已接待各地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多万元,至今公司原始股东已经实现了四次分红。
用乔甸镇镇长自汝涛的话来总结,新庄村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绩正是得益于“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农业增收“的思路,这种“农旅文”结合的发展方式,能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民俗分化及海稍鱼文化,有助于村民脱贫致富。
自汝涛说,“目前我们还在积极地争取项目、整合资金,未来希望能将新庄村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农业、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融合示范村。”
记者:字丹瑶
图片来源宾川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