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迪庆发展“成绩单”来了!
70年风雨历程,70年砥砺奋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央和省、州的坚强领导下,迪庆儿女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迪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30日下午,迪庆州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香格里拉市举行“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迪庆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迪庆州在精准扶贫、文化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各单位通过主题发布,晒出一张张含金量十足的靓丽“成绩单”,诠释迪庆州70年华丽蝶变。
新闻发布会现场。
迪庆州扶贫办、州文化和旅游局、州交通局、州生态环境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进行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问题。
记者提问。
脱贫攻坚成绩斐然
2015年以来,迪庆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打响了向贫困进军的攻坚战。针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贫情,迪庆克服投入成本高与实际投入资金不相匹配,群众期盼与地方财力不匹配的实际,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坚持把有限的项目和资金用在刀刃上。2018年起,迪庆抢抓政策机遇,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细化推动“九大工程”项目,迪庆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州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末的24.95%下降至2018年末的3.57%,贫困发生率实现逐年下降,产业就业增收效果进一步明显,脱贫与生态保护实现双赢目标,脱贫攻坚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民族团结与脱贫攻坚“双推双促”,宣传树立典型人物,脱贫攻坚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
接下来,迪庆将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科学谋划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成效提升规划,做好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后半篇文章,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健全长效稳定脱贫机制,实现如期脱贫。
旅游业繁荣发展
上世纪90年代迪庆旅游开始起步,从政府需要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将家庭用房开放为旅游接待用房,再到迪庆旅游形成产业;从1994年省政府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提出“启动迪庆”,到2006年第二次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提出“做优迪庆”;从2007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一个集散中心、五大国家公园、一条精品环线”的迪庆旅游布局,到2017年初步建成五大国家公园……迪庆旅游经历了从起步到繁荣的发展历程。
近年来,迪庆旅游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抢抓旅游革命、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机遇,发挥“世界的香格里拉”品牌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8年,迪庆州游客数量达到24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5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左右,有力促进迪庆经济发展。旅游业逐步壮大成为迪庆的支柱产业,成为迪庆经济新的增长点。
迪庆旅游发展20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接待能力、整体服务水平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在建设“全国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的进程中,迪庆旅游业将作为滇川藏“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得到优先发展,在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云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道路交通大跨步前进
70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深刻体会交通建设在全州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千方百计找项目、找资金、找方法,打通制约迪庆快速发展的交通瓶颈。
从1951年修筑巨维公路,特别是从1956年修筑滇藏公路丽中线以来,公路建设不断加快,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极大地促进了迪庆经济社会的发展。至1978年,全州公路里程达855千米,通车里程479千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迪庆加快交通建设步伐,交通运输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至2007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3893千米,是1978年的8.13倍。
2011年至2015年,迪庆境内的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700多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达570多公里。全州29个乡(镇)均通油路,188个建制村通公路,其中144个村实现路面硬化,硬化率达77%。
“十三五”期间,一个“以干线公路、铁路和民航为主骨架,以农村公路为重要依托,以通用航空和水运为补充的“五位一体”全方位覆盖的立体交通体系网络将呈现在迪庆40多万各族人民的眼前。截至目前,全州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2亿元,公路通车里程6398公里,全州29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客车、通邮递,行政村通畅率10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迪庆的交通建设走过了从无到有、从疏到密、从数到质的历程,展现了迪庆交通辉煌的发展成就,也饱含着迪庆交通人艰辛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70年来,迪庆州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环境保护理念从无到有,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开展,环境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到国家公园的实践,再到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迪庆科学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把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前提条件,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和保障作用、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环境保护投入稳步增加;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强化“生态文明”系列创建,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环境污染防治力度逐步加大,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工作,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部实现,地表水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同时,加强地方生态立法,巩固生态文明成果。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迪庆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住房城乡建设获得感十足
历届州、县(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使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入议事日程,最终确定了“建设以香格里拉城区为中心,德钦、维西县城为两翼,经济开发区为窗口,滇、川、藏和主要景区道路为主线,优势产业为支撑,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为特色的具有迪庆‘个性’的城镇”的全州城镇建设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香格里拉理想城”的规划理念,在云南首次将城市规划与自然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结合,至目前形成了建设“具有高原生态、民族文化、时代气息相协调的生态旅游观光城”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城市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长期以来,迪庆州以建州周年活动和康巴艺术节活动为契机,以城乡绿化、美化、亮化、棚户区改造为支撑,实施“树进城、河变湖、暖入户”工程,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管控城市风貌,全力推进高原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房地产管理及建筑业管理,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保障性住房通过近15年的建设,截止2018年底,全州已基本形成了“廉租保底、公租解困、农村改危、抗震安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体系。
(迪庆日报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