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与时代同步 与祖国同行
9月25日,“辉煌70年——云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在云南文学艺术馆开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云南壮丽诗篇的巡礼,这是云岭儿女70年卓绝奋斗、云岭大地70年沧桑巨变的展示。
上午9时30分,云南文学艺术馆前广场,七彩祥云雕塑中央,由玫瑰花组成的“70”字样巍然矗立。展馆大门前的台阶上,一面巨型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台阶左侧,一幅长70米的彝族刺绣长卷“神州锦绣”拾级铺开,70名身着民族服饰的绣娘飞针走线。这幅历时6个多月、经过1000余名彝族绣娘手绣制作的长卷,是云南各族人民向祖国母亲的献礼。
10时,在《我爱你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的歌曲连唱中,云南省党政主要领导和1500余名社会各界群众齐聚展馆前广场,成就展正式开展。
成就展以时间为主轴,通过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沙盘模型,更有AR虚拟换装互动、LED时代魔方、瀑布流液晶屏等新型展示互动技术……多角度、全景式铺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云南历史画卷。
团结起来建设新云南
顺着指引步入展厅,仿佛进入时光隧道,云南70年峥嵘岁月逐渐展开。
一楼综合展区分为“亲切关怀 温暖云岭”“改天换地启征程”“改革开放谱新篇”“跨越奋进新时代”四个部分,时间脉络清晰可循——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三个重要节点为时间刻度,全面展现云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进历程。
在“改天换地启征程”展区,一幅高3米、宽2米的巨型毛主席画像前,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这幅画像,是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到尚未解放的云南后,滇中地委准备在新平县举行规模盛大的党政军民庆祝大会,当时担任会场布置任务的滇中艺工团团长王憨生精心绘制的。在那次庆祝大会上,通过画像第一次看到毛主席的云南各族群众一片欢呼。
在“万里征程”浮雕墙上,通过数字半景画的呈现,重现了1950年昆明十万群众在拓东运动场欢迎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的热烈场面。
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被以1:1的比例复刻展现在观众面前。驻足碑前,通过重读汉文、傣文、拉祜文誓词,人们的思绪被拉回了1951年元旦,3000多名各族群众在宁洱举行民族团结盟誓大会,那一刻从此成为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历史见证。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2年2月24日云南宣布全境解放;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贫穷落后到呈现出边疆稳定进步的崭新面貌;从全省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实施到教育、医疗、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从10大标志性建筑模型到《五朵金花》《阿诗玛》《金沙江畔》等精品佳作的一一陈列……详实的历史资料、图片和实物,生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的深刻变迁,再现了当时人民群众生活的真实场景。
改革春风吹拂云岭大地
在“改革开放谱新篇”的展厅里漫步,一幅幅记录云岭大地乘改革春风“翩翩起舞”的照片让人不时驻足回味。
以“小平您好”图片为背景的展板上,“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几行红色大字甚是引人注目。“我们边疆地区的变化确实很大,楚雄通了动车,这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来自永仁的李女士边走边看。对比今昔,人们更深切地明白了这几十个字的力量和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也为云岭大地带来了腾飞的机遇和活力,开启了摆脱封闭、贫困,走向开放、进步的新征程。
云南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华兴电子合营公司开业的一张黑白图片上,“时间就是金钱 质量就是生命”的标语把改革开放之初的经营理念镌刻在了历史的滚滚车轮上。
元江县城关大队进行集体收入分红、云南白药厂实施经济承包责任制、大营街道办事处乡镇企业总收入突破10亿元……村民、员工踊跃签字的镜头将观众的思绪拉回改革春潮涌动的年代。
上世纪80年代,云南轻工产品异军突起,山茶牌电视机、春花牌自行车、兰花牌电冰箱、白玫瑰洗衣机、茶花牌小汽车,云南“五朵金花”绽放,市场订单紧俏。
展览通过还原不同年代的家庭场景,让人们回到过往,看到现在,憧憬未来——
改革开放之初,一个普通人家房间里,斑驳的木条桌上摆着一台小型黑白电视机、收音机、自行车等标配“大件”。
一墙之隔,小米公司智慧家居展厅里,一个智能“扫地僧”在遥控指挥下帮主人认真地清理着地板,智能电饭煲、电视机在主人上班路上便可接受远程遥控,先行“进入状态”。而今,人工智能正迅速走进千家万户,智慧家居让生活更舒适、更便利。
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全省各项社会事业也水涨船高——
展厅里一张“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床位数的柱状图”显示:全省医疗机构数量由1980年的5836家增加至2012年的23387家,人民群众的就医选择越来越丰富多元。
“我们的变化是全方位的。”云天化磷矿集团60多人集中参观展览,队伍中的李甜甜女士用自己的相机对准了一幅图片:游泳运动员杨占昆在第三届全运会上勇获5枚金牌。她告诉记者,自己就是一位游泳爱好者,还参加过不少比赛,对全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颇为骄傲。
新时代昂首再跨越
步入“跨越奋进新时代”展区,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各族人民的关心关怀历历在目:
——2014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就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批示;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考察第一站来到彩云南,为云南发展留下殷殷嘱托;
——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贡山县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勉励:“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
这些历史性事件被云南各族人民深深铭记。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步履加快。
云岭楷模陈桂仙依次走过几个展厅,如同经历了一场时光之旅:“70年,云南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我为家乡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衷心祝愿云南的明天更美好,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如今,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3个“直过民族”率先实现整族脱贫。解说员通过推拉式电子屏,新旧一一对比,9个直过少数民族的生活变迁立见。
截至2019年3月,全省累计建成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4个国家森林城市,166个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湿地公园,一组组生态文明建设数据彰显了我们的绿色发展底气——努力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云南的绿色之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和向往。
退休后回昆定居的吴永恒夫妇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老两口携手参观展览,在1985年红嘴鸥进入昆明的历史照片下久久不愿离去,“一定要保护好滇池,保护好我们云南的山山水水,这是我们未来的出路,这也是我们发展的生命线!”
从世界园艺博览会到“中国-南亚”博览会,再到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云南对外开放的步履坚定而自信。
在“十三五”期间口岸规划布局图上,密密麻麻的公路口岸、铁路口岸、航空口岸,充分展现了云南对外开放的优势、潜力和雄心。
【人物故事】代琼兰 在这里遇见自己
二楼“爱在彩云南”展厅里,杨善洲、高德荣、杜富国、史光柱等云南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人、英雄模范在那里集中展示。
一位身着浅黄色套装、一头短发的老太太在一块展板前久久伫立,她举起手机拍下展板,并用手抹拭眼泪。当记者走近才发现,这位老太太,正是展板中的人物——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上冲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代琼兰。
“真想不到,自己身为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能够出现在我们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成就展中,这辈子值得了。”面对记者,激动的代琼兰有些哽咽。对于受邀参加成就展开展仪式并与党政领导一同观展,代琼兰十分自豪。她不仅穿上了崭新的浅黄色正装,胸前还戴上了多年来被授予的所有荣誉奖章。
代琼兰生于1953年,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20岁以前,代琼兰生活在禄劝县的小山村里;20岁那年,她嫁到了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上冲村。当时的上冲村,同样贫穷落后,村民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下,代琼兰先后做起了粉丝加工、运输等生意,还成立了自己的机械租赁经营部。
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代琼兰不仅有了和睦温馨的小家,更有一个人丁兴旺、其乐融融的“大家庭”。2004年,她租用29亩土地,建成了现在的“喜福乐”老年公寓,共设有床位144个,义务收养孤残老人最多时达38位,其中年纪最大的如今已98岁。凭借义务照顾孤残老人和儿童30年,代琼兰先后荣获了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首届最美家庭、全国首届文明家庭、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云岭孝星、云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政策好,我可能连自己的家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能为社会、为这些孤残老人和儿童尽心尽力。” 背对自己的展板,代琼兰边说边回头看展板上的两位“亲人”。她对记者开玩笑地说,每当看到和自己同龄的老人在公园里跳广场舞的时候,自己都会羡慕地想“什么时候才能像她们一样闲下来享受生活”,但她接着又说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只要身体和精力能坚持,她就要竭尽全力照顾好她的这一大家人。
【改革先锋】云南第一村——大营街
在展区里,有一块“云南第一村”放大版的红色牌匾,牌匾上写着“贺大营街办事处乡镇企业总收入突破十亿元”,落款为“云南省乡镇企业管理局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
很多观众仔细端详着牌匾下边几张图片:一张是玉溪大营街一栋栋排列整齐的别墅,一张是玉溪制鞋企业生产线上的镜头。
“十几年前人家就都住别墅了,他们就是抓住了改革机遇,率先进行了集体经济改革,通过发展集体经济率先实现了小康,没有改革就没有大营街。”观众郭信2003年去过大营街参观,他和同事们兴奋地在此谈论着“云南第一村”的幸福生活和改革故事。
1978年以前,大营街有五难:住房难、行路难、吃粮难、吃水难、娶媳妇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春风吹到这里,大营街人乘势而上,不等不靠,乡镇企业从最初的建筑业起步,艰难探索。社区用集体筹集的钱,完成了最初的资金积累,并利用小额投资,逐渐建立起芝麻片厂、红砖厂等20多个投资小、见效快的集体企业。
1988年,在玉溪卷烟厂的大力支持下,大营街创办了科技水平高的玉溪卷烟厂滤嘴棒分厂、玉溪水松纸厂,两个厂当年就产生效益,实现收入390万元。借助改革政策,大营街人发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先后建立起了铝型材厂、铝箔纸厂、太阳能厂等乡镇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1992年,大营街的农村经济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成为玉溪第一个亿元村。大营街的成功成为了改革开放后,云南省采取“五轮驱动”办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大营街,拥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模范”“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榜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光环,聚力发展旅游生态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阔步迈向共同富裕。
记忆路的变迁
昆明南站高铁通车后就成为了云南人的网红景点,“美照”这次也毫不意外地进驻展厅。高速公路、长水国际机场、高铁站……展厅里基础设施建设的元素十分亮眼,吸引着参观者。
“变化是十分震撼的,云南修路比起沿海平原和南方其他地方更难,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来自中铁上海工程局的高级工程师尹竹是安徽人,2008年随项目建设组来到云南,一干就是10多年。他参与了玉磨铁路,昆明地铁1、4号线和部分高速公路的建设,亲眼见证了近年来云南“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
云南的高速公路不仅在不断地向边疆偏远地区延伸,而且开始互联互通,编织成网。沪昆客专、云桂铁路早已接入国家高速铁路网,使“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的民谚成为人们对历史的追忆。
云岭楷模、安宁市金方街道新村社区党委书记陈桂仙在交通设施展区回忆起小时候读书行路的艰难。她说,现在最享受的就是周末、假期让儿子开车带着自己到处转转,到处看看。
【花絮】场馆内的“小白云”们
“叔叔阿姨好,你们看到这些画了吗?这是小朋友们为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画的,我们画了近百幅呢!”在展馆一楼左侧,一条由100幅儿童画作组成的“我和我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画廊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来自财大附中的10岁小女孩李京泽正在为大家作讲解。
李京泽是本次成就展40名小朋友志愿者中的一员,她们的主要任务是为部分新媒体展项作讲解。展览期间,这40名小朋友志愿者将两人一组,轮流在国庆假期和双休日时间上岗服务。
主题画廊旁的休息区域,刚刚结束讲解服务的王溪正激动地和同伴们分享第一场正式讲解的感受。80后的王溪是玉溪市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能被抽来担任这么大型成就展的讲解员,真的很激动,特别是当我看到玉溪展区,展板上文字、图片展现的幸福玉溪、和谐玉溪、生态玉溪,就是我一直生活成长的地方,讲解时既熟悉又自豪。”王溪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人了解云南、记住云南、爱上云南。
开展当天,与小朋友志愿者和解说员们一同上岗的,还有身着白底蓝色“70”字样制服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从9月25日起至12月5日,来自云南工商学院人文学院二年级的150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分组轮流为本次成就展提供问询服务、现场引导、秩序维护、协助互动体验等服务工作。上岗前,志愿者们统一接受了专业的礼仪、形体、语言表达、展区知识等培训,他们成为展厅一道靓丽的风景。
记者 张潇予 张彤 杨峥 黄喆春 李秋明 左超(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