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西畴:石漠山区展新颜

2019-08-21 09:49:37   来源:云南日报

  夏日的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青山环绕,草木葱茏,一排排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台地上农作物长势喜人,瓜果飘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欣欣向荣的喀斯特绿洲美丽新画卷。

  记者走进石漠化展览馆,实地了解三光片区石漠化治理情况,边倾听讲解员介绍,边观看展馆里一幅幅展现西畴各族人民为了美好生活,勠力同心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抗争的图片,切身感受“西畴精神”的时代力量。

  “秃山蝶变青山,西畴各族人民敢叫石漠变绿洲,太了不起了,非常震撼。”游客们通过实地走访三光片区,以及展馆里图片今昔对比,纷纷惊叹西畴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三光片区山大石头多,缺水少土,是全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2013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和省、州党委政府精准施策,围绕综合治理、山区小水网建设、“西畴精神”教育、民族团结示范创建、乡村旅游发展等方面,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实施综合治理。

  与此同时,为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片区各族群众凭着骨子里坚强不屈的韧劲,共同奋斗,探索出了“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六子登科模式,围绕“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路径,使三光片区逐步从不宜人居的地方变成了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绿洲和美丽家园。如今的三光片区,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村庄变美了,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满目苍翠的山林一望无际,石漠变绿洲,旧貌换新颜,这片希望的田野到处充满生机活力。

  治理后的三光片区现已成为猕猴桃示范基地,走进基地里,只见缠挂在铁架上的一株株猕猴桃树长势良好,一颗颗鸡蛋般大的猕猴桃挂满了枝头,昔日的石漠荒地变成了丰产地,结出了累累硕果。

  据了解,为把兴街镇三光片区打造成“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云南省精准扶贫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和“4A”景区、“云南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文山州重要农产品出口基地、“西畴精神”弘扬传承基地,西畴县于2016年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产业扶贫。公司按照种养结合、农旅健融合发展模式,利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在多依坪片区流转土地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济林果5000亩。


  “基地种植的猕猴桃有10多个品种,去年就开始挂果了。”望着丰收在望的猕猴桃,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登树满脸欣喜。他告诉记者,公司入驻后,为片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有地租收入,到基地务工有工资收入,片区开发后,每年有超过30万人次前来观光旅游,群众办农家乐、开农家超市、办民宿,增加了二产和三产的收益,还有入股的收益等,片区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收入,加快了脱贫增收的步伐。

  “我在基地打工,现在的工资近4000元,还有地租收入,我对现状很满意。”正在基地管护猕猴桃的黄昌权忙得满头大汗,见到记者,他边除草边主动和记者聊起来。他家住在三光村委会博竹箐村小组,自从公司入驻后他就和媳妇一起来基地务工,两人一年的工资近8万元,家里还流转了20亩地给公司,每亩租金800元,不出远门就能有这样的收入,是他以前没有想到的。

  种植基地还吸引了附近村民回乡就近就业。家住麻栗坡县的龙天斯过去在江苏打工,两年前他回乡后到基地打工,现在主要负责基地水利管网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在这里每月工资3000多元,家里有老有小,就近务工可以照顾家庭。”他告诉记者,没想到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坡地打造得如此好,随着三光片区综合治理成效越来越好,这里将为更多的群众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

  “未来4年这里要打造成4A级景区。”陈登树说,公司结合三光石漠化片区发展规划,拟将三光片区高效经济林果示范园建设成为集优质产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为一体的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带动更多的片区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

  记者 黄鹏(云南日报)

编辑: 李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