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绿春:拉祜山寨党旗红

2019-08-19 09:46:26   来源:云南日报

  三年来,绿春县把坚决打赢边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首要任务,夯基础、建新居、兴产业。党员驻村推进群众治村,以工作队员“脱皮”换来贫困群众脱贫,拉祜山寨发生沧桑巨变。 

  夕阳西下,拉祜山寨白烟腾起,厨房里飘散出阵阵香味,新鲜的食材,犒劳着劳作归来的拉祜人。

  这样的生活场景,在外人看来平常无奇,却凝聚着三年来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扶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员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心血与汗水。

  从刀耕火种、居无定所的原始社会,到一步千年跨入社会主义社会,拉祜山寨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拉祜族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始终和他们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面小康路上决不让拉祜族群众掉队。”如今,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已变为拉祜寨脱贫奔小康的生动画卷,镌刻在祖国西南边疆的山水之间。

  困难面前体现使命担当

  从绿春县城出发,到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要走两小时山路,这里距离中越边境不足一公里,有33户168人。2016年末,全村人均耕地0.2亩,有粮不足100公斤,可支配收入1600元,绝大部分人听不懂汉语,是文盲或半文盲。而且,长期受毒品困扰,全村有89人吸食鸦片,是绿春县涉毒“重灾区”。

  “拉祜寨是典型的贫困村,情况复杂,是绿春县脱贫攻坚工作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谈及拉祜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绿春县委书记李国民深有感触。

  新中国成立以前,拉祜寨群众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原始生活。绿春建县后,党委、政府工作队屡次进山搜寻,在反复引导、帮助下,拉祜群众在20世纪60年代初才逐渐迁出山林。但由于多重历史原因,拉祜寨群众长期依靠政府救济,基本没有改变原始粗放的丛林生产生活方式,过着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小部落”生活,加上毒品的侵蚀,很难发展进步。

  “共产党人永远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绝不让一个拉祜族群众掉队。能不能让他们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有力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体现着我们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全县大会上,李国民向在座的100多名领导干部发出“英雄帖”,在全县范围内选配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战斗队员”。

  2017年5月,县政协副处级干部李晓忠等同志主动请缨进驻拉祜寨。李晓忠被派驻拉祜寨担任驻村工作队指挥长,同时从党政机关选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队,最多的时候达到29人。工作队实行“一组十户,党员包保”的“网格化”综合治理机制,几乎是“一人对一户”长年坚守岗位,跟进帮扶。州人大常委会机关作为定点帮扶单位,也选派5名年轻干部一同驻村。

  在红河州委、州政府直接领导下,绿春县各级党组织和相关部门坚决把拉祜寨整村脱贫作为攻坚克难的重点工程抓紧抓实,专门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县、镇两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拉祜寨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守边固边工作模式。

  针对之前拉祜寨党的组织覆盖不到位、组织活力不足、党员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等问题,工作队深入实施红河州“国门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在稳边固边、兴边富民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引领、支部进村、先锋上阵、合力攻坚”为重要抓手,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和村党支部,选优配强班子,让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拉祜寨生根发芽。“一寨两支部”的10名党员,扭成一股绳,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以实际行动

  彰显为民情怀

  前些年,因为长期被痛风导致的骨关节变形等病痛折磨,朱福忠卸下了平河村党总支书记的担子,转任副书记。一天,镇党委书记李成昆登门拜访,“老朱,拉祜寨的脱贫攻坚到了冲刺阶段,需要政治上成熟、群众认可的干部,你和我们一起上山吧。”

  “这是脱贫攻坚的迫切需要,这是党员的职责使命。”朱福忠没有片刻犹豫,什么要求都没有提,点头允诺。

  2016年1月25日,54岁的朱福忠收拾简单的行李,来到拉祜寨蹲点驻村开展帮扶指导,他也是最早的县镇村组四级联动工作组成员之一。

  工作队以安居工程作为突破口,先后投入各级扶贫资金544万元,平整土地30亩,建挡墙770多立方米,新建安居房32套、改造提升1套。新村从3月1日破土动工,12月实现竣工验收。此外,还修建4公里人畜饮水沟渠,安装进户引水管道,实现自来水进村入户。硬化进村道路,建盖村民活动室、广场、卫生公厕等,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新村建设好,没人入住。朱福忠没有气馁。“只要有两条腿,就没有找不回来的人。”为了找到村民,他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个深谷到另一个深谷,熟知山里的每一条小径。幸运的时候,找到一家人,还能问到其他几家人的行踪。但大多数时候,都只能在密林中仔细搜寻。

  有一次,朱福忠痛风加重,走路一瘸一拐。看他步履艰难,有同事劝他不要进山了。他指着地上的蚂蚁说,“看看小蚂蚁,团结一心爬沟过坎,我们要学学它们的精神。”

  送粮食、送衣服、送棉被,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拉近彼此距离。在朱福忠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初,全村33户168名拉祜群众回到了寨子,全部搬进配套齐全的两层楼房式新居。

  今年雨季,劳作回来的村民王九才抱着女儿安稳地坐在廊下,眼前秀美的家园让他感慨不已,“要是住在以前的窝棚里,每到这样的季节,从床铺到地面没有一处干的地方,浑身上下湿漉漉,简直苦不堪言。”

  安居还要乐业,为了改变拉祜族群众长期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性补贴的单一经济来源,变“输血”为“造血”,绿春县实施产业扶贫,打造脱贫攻坚的硬支撑。

  新的困难横亘在队员们面前。拉祜寨里的群众已陆陆续续将自家的田地非法转让给附近村寨村民,失去了发展生产的基本条件。驻村工作队凭着村民模糊的记忆,拿着发黄的“合同”,访遍附近的村村寨寨,与买主协商收回拉祜族群众非法“卖”出去的300亩田地。

  李晓忠回忆,工作队员到一户买主家多次做宣传,他都不同意归还田地。队员顶住巨大压力,耐心讲明政策,告诉他从事土地非法交易将会受到法律制裁,才使其在归还土地的协议上签了字。

  拉祜群众的致贫原因复杂,但根源在毒品。面对“整村式”“家庭式”吸食鸦片的严峻形势,驻村党员冒着生命危险,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禁绝毒源,全村以每10户为单位进行网格化管理,实行吸毒人员统一宣传教育、统一生产生活、统一医疗救助、统一物资发放等“五个统一”,最大程度压缩他们种毒、贩毒、吸毒的空间,隔绝他们对毒品的生理和心理依赖。经过多次全面检测,涉毒人员尿检均呈阴性,生理脱毒率已经达到100%。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为民情怀点亮了拉祜群众加快发展的脚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拉祜寨的面貌日新月异。如今,许多村民买了手机,看上电视,一些人还买了摩托车,见到陌生人也不再躲避,欢声笑语又回到了沉寂已久的山村。

  用一颗真心

  为群众谋求福祉

  拉祜群众还没有掌握现代的生产技术。发到地里的化肥,他们整包随手扬向空中,大部分被风吹走;到了包谷、水稻成熟的季节,也不积极采收;发放的仔猪、鸡苗不会按时饲喂,没有收益。

  “对群众要有十足的耐心、细心和恒心,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一次不行十次,一天不行十天,不信他们学不会。”李晓忠带领队员扛起锄头,到每块田、每块地教群众弯腰施肥,把肥料撒在农作物的根部。“在鸡圈下面放上一层木屑或者米糠,这样不仅保持了鸡圈的干净清洁,又积攒了农家肥”。渐渐地村民学会了种植养殖技术,大米、猪、鸡吃不完,还拿到集市上出售。

  针对产业“零”基础的实际,绿春县投资100多万元修建8公里农田引水沟渠,改善生产条件。按照“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富民、长短结合、龙头带动、务实脱贫”的方法,依托拉祜寨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地资源,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黑木耳种植10余亩,2019年预计可实现总收入36万元,带动贫困群众人均增收2100元;引进“雪芽100号”茶叶,完成定植茶苗165亩,发展生态有机茶种植,切实增强产业对脱贫的支撑力。此外,水稻、包谷等种植业,猪、鸡、鱼等养殖业,都在拉祜寨慢慢发展起来。部分农户还恢复了草果等稳定的传统种植业,面积达到500余亩,户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

  “去年,我们每户从黑木耳种植合作社获得了1000元的收入。”村民普立嘎计算着一年的收成,“种植的水稻留下自家吃的,还卖了3000元。”今年,他不仅承包了香蕉地,带领村民一起种植,还计划到邻村租地扩大水稻面积。

  为激发群众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工作队实施“户户红旗飘”工程,每晚集中准时收看《新闻联播》,定期开展唱国歌、升国旗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在寨子里开展道德星、卫生星、守纪星、健康星“四星”评比,开展法治知识、思想工作、精神文明、教育、医疗、爱心、政策、技术、卫生服务上门的“九上门”工作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拉祜群众脱贫的自信心与内生动力。

  哈尼族致富带头人高招飘是党的十九大代表,从北京回到绿春县,她第一站就来到拉祜寨,宣讲十九大精神,引导拉祜族群众感党恩,通过努力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同时,她还把平河村委会、大头村委会的哈尼族、瑶族妇女组织起来,一带一、手把手教她们做家务和卫生常识,挨家挨户打扫卫生、收家治家,帮助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

  如今的拉祜寨,家家门楣上都悬挂着“民族团结示范户”的牌子,客厅挂着“四星”评比红旗。“感谢党,感谢政府,派来了工作队,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做梦都不敢想的变化。”谈及村里的变化,村民普秋九、王先山动情地说。

  今年稻谷扬花的季节,拉祜寨走出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名中专生普立好,拿到红河州农业学校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全村人都为他感到高兴,他说,“我将来一定要带领大家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禁毒品、夯基础、建新居、兴产业,党建上山引领群众下山,党员驻村推进群众治村,工作队员“脱皮”换来贫困群众脱贫,拉祜山寨一步跨千年,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住房安全有保障,教育、医疗、饮水安全等均达到脱贫标准,吸毒人员全部成功戒毒并持续巩固,2019年底有望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放眼绿春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生态环境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在拉祜山寨的示范引领下,各族群众更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走出一条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道路。

  记者 李树芬 王丹(云南日报)

编辑: 李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