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缅甸学生:“在云南,我们收获了知识、成长和友谊。”

2019-08-14 09:54:06   来源:云南日报

  7月20日下午,云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云南农大”)至诚楼前,一群年轻的缅甸学生兴奋地摆着各种造型拍照。他们是来参加中缅友好畜牧、种植技术培训班的缅甸学员。经过了约10个月的学习,他们收获了知识、成长和友谊。

  学本领长见识

  此次培训班是云南农大和保山恒益集团的校企合作项目,自去年10月开班,历时220天,共有30名缅甸学员参加。云南农大国际学院院长朱耀顺介绍,此次培训班基于缅甸对于提高农业技术的需求开设,云南农大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各个环节。培训共分为养殖、种植两大阶段,分别由学校的动物医学院和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实施。课程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养殖场、种植基地、加工厂等实地考察,还有实验室教学。此外,学员们每周还可以参加汉语课、中国文化课的学习。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上,云南农大进行了细致的安排。例如养殖课程采用分组教学、学员互助、参与本科生实验室现场教学等方式,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作物栽培课程邀请了7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授课,根据缅甸和云南的种植业发展特点,教授了甘蔗、玉米、豆类、薯类、花卉、水稻等的育种和栽培技术,特别是分享了云南山地农业的种植经验。学员们还亲自体验了茶饼制作、中药材识别、食用菌识别等。

  “每个星期一到星期四是课堂教学,周五和周末进行课外实验,课程安排很紧凑。”20岁的缅甸小伙肖祥万是一名动物科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也是这次培训班的班长。肖祥万说,学员们交流时都会聊到,通过专业理论和实操学习,对农业专业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兴趣。肖祥万自己最喜欢的是畜牧方面的实验课。他印象最深的是参加了一台克隆猪胚胎移植手术实验。如何把人工授精的卵移植到母猪的子宫里,并进行缝合,他学得非常认真。他说,未来想继续回到云南农大学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缅甸的农业畜牧业技术需要不断提高,希望这样的培训继续办下去,培养更多的掌握畜牧业专业知识的人。

  搭平台促合作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19岁的缅甸姑娘金美仙特意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参加培训班结业典礼。她说,这是一个重要时刻,要留下美好的记忆。

  金美仙是一名大二的物理专业学生。来云南这10个月,她拓展了自己对农业的了解,也更坚定了今后到中国深造的目标。她说,因为喜欢汉语,已经在缅甸学了1年。通过这次的培训平台,她跟着中国老师系统学习,汉语更流利了,还了解了中国文化,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做结业学习汇报的时候,她和同学们都能用中文流畅地表达,很有成就感。“我去年来昆明时,家人很担心我在国外的生活学习,现在他们为我骄傲。接下来我要更加努力。”金美仙说,有了这次培训打下的基础,她对未来很有信心。

  “我们收获了知识、成长和友谊。”肖祥万代表全班同学表达心声。“希望你们以后常回云南、常回云南农大来看看。”听到肖祥万这样说,云南农大校长盛军动情地说,希望这些年轻的孩子回国后用所学知识搭建中缅两国的合作桥梁,为胞波情添砖加瓦。

  此次培训班是近年来云南农大国际交流合作蓬勃开展的一个例证。据介绍,云南农大已与20多个国家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尤其是与周边国家开展密切的农业教育培训、技术交流合作,互帮互助、互利互惠,以科技带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民心相通。

  高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在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多赢。对此,保山恒益集团董事长段治葵深有同感。他说,随着中缅经济走廊推进,人才需求猛增,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为中缅合作储备更多的人才。

  记者 刘子语 刘周(云南日报)

编辑: 李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