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入课玩起来!沧源县中小学牵手腾讯畅享编程乐趣
计算机编程,听起来是一个比较复杂高深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编程教育的不断重视,与此相关的课程也开始受益低龄儿童和边疆民族地区。5月10日,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国门小学的同学们和当地28所学校的信息技术老师在指尖上尽享代码带来的灵感和乐趣。
通过教育扶贫,腾讯“追梦计划”产品扣叮编程平台,和深圳盛思科教文化有限公司的开源硬件一起,组合成软件+硬件的编程教育大班教学解决方案,于今年4月捐赠给沧源县5个乡(镇)近百所中小学,覆盖5000余名学生。
“亮了!亮了!”一堂以“交通信号灯”为主题的体验课上,3、4年级的同学们学习登录扣叮平台,尝试用代码编入调色和时间控制指令,手中掌控板上的信号灯亮起时,同学们兴奋不已。
“学习编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提高他们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腾讯公司产品策划经理丁冠男说。更有意义的是,编程课堂有助当地学生更好适应和拥抱数字时代,与发达地区的学生共享信息化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成果。
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将启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并推动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也将编制《中国智能教育发展方案》。
为了让当地教授信息技术的中小学教师尽快熟练掌握教学操作,扣叮讲师分批次到当地中小学进行培训,并长期提供线上答疑。沧源县勐董镇中心完小老师陈元春已接受了两次现场培训,并把所学运用到了教学中。“对很多同学来说,编程打开了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门,很多同学觉得40分钟的课堂稍纵即逝,课后仍自己钻研设计。”
沧源县位于中缅边境,有很多缅籍学生在此求学。“缅甸的同学也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生怕错过每个环节。“陈元春说。
下一步,沧源县将通过可持续教师培训、完善课程设置、开展编程竞赛,组织交流活动等,加大力度,让编程教育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扎根。
记者:王欢 视频剪辑:李涛(云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