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周边 >   正文

缅甸记者研修班:合作常有 友谊常新

2018-07-25 10:49:44   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日报 李秋明 图

  7月3日至13日,2018缅甸记者研修班举行。来自缅甸记协和缅甸国家广播电视台、缅甸国际电视台等媒体的20位媒体工作者在昆明、北京、上海开展了研修活动。缅甸记者研修班经云南省政府批准,云南省商务厅立项,由中国记协、云南省记协主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云南师范大学联合共建的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人才培训中心承办,2015年至今已举办4期,各项研修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中缅交流合作。

  合作机遇新

  2018缅甸记者研修班邀请了中国政府官员、学者和媒体专家与缅甸媒体工作者交流“一带一路”建设、全球媒体发展趋势、媒体国际合作等内容。其中,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媒体领域与缅甸会有哪些新的合作机遇,学员们十分关心。

  7月4日,学员们来到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指挥中心,重点了解云报集团新媒体产品采编流程。大家对云报集团策划的自然保护区主题的新媒体产品十分感兴趣,试听起了其中一个可以听鸟类叫声的产品。“太有意思了,没想到以报纸为主的云报集团还做出了这样的产品!”“这些创意真好,虽然我看不懂中文,但听到这些声音就好像身在树林里一样。”学员们说,中国的新媒体有很多内容值得学习,希望中国可以多针对新媒体向缅甸开展培训,也希望缅甸能与中国进行新媒体方面的合作。

  针对目前缅甸处于媒体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及缅甸媒体人普遍对新媒体怀有极大兴趣的特点,本次研修班还特意邀请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以案例为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新媒体采编技能及中国新媒体发展状况。此外,学员们还到喜马拉雅FM参观考察,这让缅甸金浪音乐制作公司音频工程师昂苗敏十分兴奋。他介绍,自己在缅甸skynet和金沙fm两个媒体主要负责策划和制作的工作,有时也会做主持。“在喜马拉雅FM上,广播内容是和网络同步的,这是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他说,希望回缅甸之后跟自己的上级交流这次研修感受,还希望进一步对中国新媒体进行了解。

  中国记协国际部主任戎昌海说,缅甸记者研修班举办四届以来,不断为中缅媒体交流、技术合作提供平台。此次研修班缅甸学员们的共同感受是,中缅媒体合作,处处有新机遇。

  在云南期间,缅甸记者们走进了《湄公河》杂志社,与缅文《吉祥》杂志编辑、记者交流。《缅甸之光》报高级记者盛伦昂认真地翻看杂志内容,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得知年底《吉祥》有望实现在缅落地印刷时,他很感兴趣,希望自己所在的媒体今后能和《吉祥》开展合作。学员们还到访了云南师范大学,了解由云报集团、云师大合作建设的国际新闻传播学院的情况。缅甸记者们纷纷表达了缅甸对传媒业人才的需求,与云南的媒体及高校就人才培训合作进行了研讨。

  澜湄合作机制所迸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也引起了缅甸媒体人的关注。

  昂苗敏说,媒体是国家间传递信息的桥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六个国家加强媒体领域的合作,可以对该区域内的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他举例说,缅甸有许多的名胜古迹,澜湄合作有助于同饮一江水的“邻居”认识缅甸,缅甸也能从澜湄合作的平台中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缅甸记协联合外事办副主任、缅甸Z&T媒体广告公司总编辑扎亚邈开持同样的观点。他说,澜湄国家的媒体开展合作不仅会在媒体领域产生效应,还会有更大的影响力。由于六国间特殊的地理人文联系,尤其在旅游业、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大有助益。

  胞波友谊亲

  此次研修班学员到云报集团参观,看到有关于云报集团与《金凤凰》合作的《中国·云南》新闻专刊的展板时,在缅甸《金凤凰》杂志社记者埃迎昂还主动和其他同伴介绍情况。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中缅胞波情谊深厚,云南在其中承担着独特的作用。对这一点,埃迎昂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云南与缅甸地缘相近、风俗相近,相互联系、关系紧密。他认为,在这样的基础上,双方媒体更应该多交流,增进长久的互信。

  “我觉得媒体交流可以促进两个国家之间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增进友谊。我认为缅甸和中国应该在媒体方面有更多合作,尤其是和云南省在媒体方面的合作和交流非常有必要。”扎亚邈开真诚地说道。

  在中缅深化合作的大背景下,缅甸记者研修班也正渐渐成长为中缅媒体对话的重要品牌,为推动国家关系发展、沟通民心民意、深化理解互信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叶妈妈”,这是本期研修班学员对云南省记协副秘书长叶茸的称呼。叶茸说,研修班刚开始的那几天学员们都还有些拘束,但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学员们感受到中国朋友的真诚,感受到了缅甸和中国在各个领域的紧密合作,渐渐打开心扉,越来越亲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本次研修班前,云南省记协到缅甸对前三期研修班进行回访,往期学员从四面八方赶来,大家见了面十分亲切。缅甸七日传媒是缅甸一家拥有较大影响力的传媒集团,但对中国的了解存在信息掌握不全面的情况。2016年,七日传媒的2位资深记者和编辑参加了缅甸记者研修班。研修班结束后,七日传媒专门召集了会议,请参加研修班的两位编辑记者交流到中国的感受。两位编辑记者的分享让同事们大为感叹,也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现在,七日传媒每年都期待着研修班招生,希望能选派更多的媒体工作者参加,增进和中国的交流了解。

  对于缅甸与中国的友谊,缅甸记者研修班的翻译李正超也有自己的感受。李正超是云师大的缅甸留学生,从2015年开始,他一直担任缅甸记者研修班的翻译。他说,这样的经历让他收获很多。他不仅掌握了语言方面的知识、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缅中两国的胞波情谊和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他本人希望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博士,将来从事增进两国交流的工作。

  李正超还分享了此次研修班期间的一个小片段。学员们到中国外交部参观时,中方代表介绍了关于中缅友谊的许多事迹,在翻译中,李正超用了一句缅甸俗语进行解释。他说,缅甸有句俗语叫做“嫂家的瓜结了才叫嫂”,意思是看到了利益才和对方结为朋友。“但是中缅友谊不是这样先有利益才有友谊,中缅是一直友谊在先的。”听到他这样说,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记者:刘子语 曹云波(云南日报)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