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非遗苗绣,“绣”出漾濞苗族人的幸福生活

2018-09-03 15:13:12   来源:云桥网

  苗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之一,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更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作为云南省大理州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想让精美绝伦的苗绣走出大山,带着村里人脱贫致富,用苗绣“绣”出幸福生活。

  吴玉清家在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彝族自治县龙潭乡白竹村,全村529人,苗族占60%以上,是全县苗族群众居住最集中的村寨。自古以来,村里的女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特点,创造了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苗族服饰。

  吴玉清从小就跟着母亲学刺绣。“我实在太爱绣了,隔两个星期不绣,就觉得空落落的,吃饭都不香,感觉生活没有滋味。”一边说着,吴玉清拿出花一年多时间绣的一套苗族女装。粉色的主体色加上精美的图案,以及点缀的串珠和铃铛、彩片,无不体现出复杂的工艺和精细的做工。

  经过多年的摸索学习,如今,吴玉清精通堆花绣、平绣、纺绣、织绣等各种刺绣技法。2016年,她成为大理州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闲时常被邀请到各地表演苗绣。

  

  其实在白竹村,像吴玉清一样苗绣的女性约有130人。怎么能让苗绣既可以传承,又能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手段呢?干了19年村主任的吴志军想了很多办法。

  “10多年前,贵州一家单位向我买苗族服饰,我联系了一户村民,一套卖了14000多元。去年,县里又有人要了两套,我又联系了一户村民,卖了近2万元。”吴志军想,“干嘛不把苗绣做成脱贫致富的产业呢?”

  说干就干,通过逐级申报,去年初,白竹村苗绣成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年,只要有大型活动,吴志军就安排人把苗绣带去展览,扩大影响。为提高村里女性的刺绣技艺,每年吴志军还会组织一次培训,由技艺熟练的老人手把手教授。

  

  今年,村里与昆明一家公司签了两年协议,准备通过电商平台宣传销售村里的苗绣、猪肉、蜂蜜等特色产品。“目前平台已搭建好,名字也已取好,叫‘白竹山山货’,就等照片、视频上传了。”

  “如果发展得好,我们就可以在村里成立民俗馆,把村子发展成文化旅游景点,那样,苗族文化也会越来越发扬光大。”吴玉清和其他群众期待着精美绝伦的苗绣能带着村里人脱贫致富,更希望苗绣能走出大山,让世人领略苗绣文化的独特魅力。

  记者:刘蓉(云桥网)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