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纽约大学……20位大学生,在云南阿平编村史

2018-08-23 16:28:29   来源:云桥网

  8月,时雨时晴的阿平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国内外19所高校的20位大学生志愿者。

  20天时间,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纽约大学……20位大学生编撰了《文化云南:阿平村史汇编》。

  阿平村隶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水县中枢镇,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村庄,也是云南村庄发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大规模烤烟药材种植以及特色规模化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上自然造化的旖旎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融汇出了独一无二的阿平村。

  怀揣着对村庄历史文化的热爱和美好的期许,20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走访农村家庭、参与农业生产、体验民族节庆等,了解村庄民俗民情,探索村庄历史踪迹,还原村庄历史与现实的全貌。在阿平村生活的20天,他们不仅编撰了村史,还见证了阿平人生活的点滴,感悟颇多。

  

  此次活动由LAGOM新青年和云货市集联合发起主办, 旨在利用暑期为高校青年提供文化实践,培养青年的文化价值感和历史感,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活动得到了云南滇新能源有限公司、阿平村委会以及社会公益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阿平村的发展令人惊讶,阿平人的坚韧令人敬佩,这一路走来挺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村庄的变化就像变魔术一样。”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的湖南小伙林聪这样评价阿平村的发展。2017年开始,阿平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以合作社的形式鼓励村民用土地入股,并对接企业引入投资,再将项目承包给农户,以促进农户增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截至2017年底,阿平村小组建成肉鸡养殖大棚12000平方米,建棚13个,项目总投资168.94万元,预计年创收80万元;苹果种植项目超过1000亩,投入资金1000万元,3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825万元。项目逐渐发展壮大,也不断吸引着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发展。

  “这是一项致富路上的实践与探索,也是阿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坚信,发展路上,阿平村不会就此止步。”对阿平村未来的发展,就读于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曾怡婷充满信心。

  

  就读于厦门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山西姑娘贺丹丹话语间有北方人的刚毅豪爽,也不乏南方人的似水柔情,她记忆中的阿平村有着诗情画意之美。“青山绿水环村绕,美味野菌桌上摆。很是羡慕云南人,雨季上一次山便是几箩筐美味的野生菌,再捉上几条村口鱼塘放养的花鲢鱼,乡村生活就是这么有滋有味。”据统计,阿平村山林种植面积3000余亩,近两年集中退耕还林1500余亩,在全村人的努力下,村庄山清水秀、绿意盎然,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从未到过农村生活的北京姑娘张鑫淼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初到阿平村便被跳蚤蚊子叮咬得满腿是包,但说起在阿平村生活的种种经历,她却是满心欢喜。“彝族火把节庆祝仪式,大家围着火堆唱歌跳舞,手拉着手,跳着、笑着,根本不知道拉着的人是谁,甚至记不住他们的笑脸,但就是可以迅速融入这个温暖群体,并透过笑脸感受到阿平人的淳朴和善意,这是在其他地方难以体会到的美好。”许多“逃离”北上广这些一线大城市重返故乡的年轻人,除了看好乡村振兴的发展前景,也是深爱着乡村的淳朴民风。

  “如今的阿平村家家有水电、房屋保安全、道路通四方、经济有保障,人民生活蒸蒸日上。20天,我们看不完也写不尽云南的乡村美,但阿平村之行会像一颗种子埋藏在我们心里,终有一日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山东大学民俗学专业的朱俊波期待着与云南的美丽乡村再相遇。

  记者:沈燕(云桥网)

编辑: 陈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