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纹彩熠熠的斑铜艺术
斑铜是云南独有的铜加工技术,在我国传统工艺中独树一帜,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完美的结合,也是冶金史上的丰碑。
斑铜文化根深叶茂
云南矿藏丰富,有色金属王国美誉驰名中外。而有色金属中,又以锡和铜最为有名,个旧称锡都,东川称铜都。云南铜曾是历史上朝廷铸造钱币的官铜主要供应地,而其中云南青铜器和云南斑铜器更凸显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深远影响。今天屹立世界工艺美术之林的“云南斑铜”,历史悠久,发源于古滇青铜文化。 云南青铜是斑铜的前身。形制奇异的古滇青铜器,是与中原青铜器、蜀中三星堆青铜器并列的中华重宝。云南青铜、云南斑铜和云南乌铜、白铜等共同构成了历史悠远并且特色鲜明的云南铜文化。其中,工艺诡秘、造型典雅的云南斑铜,除继承发扬古滇青铜器在铸造、形制上的精华外,还在工艺处理、斑花显色和造型设计上登上了现代工艺美术的高峰,成为云南当代工艺美术的经典性品牌。
斑铜文化根深叶茂,这与古滇青铜文明浑厚的历史底蕴密不可分。远在商代,云南的铜就已经被开采利用,甚至在中原地区的河南安阳妇好墓中还曾发现过用云南铜制作的青铜器。云南楚雄万家坝、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以及呈贡、安宁、富民等地的众多出土文物表明:从东周到东汉,云南的青铜器已经十分普遍,各种生产工具、兵器、祭器、乐器、装饰品等的制作,已经显示出较高的冶炼加工技术。汉代以后,由于铁器普遍使用,云南青铜器虽已不再占有显赫地位,但铜制品如乌铜、白铜却仍然显示较高技艺水平。而独特的斑铜,则成为铜制品中的佼佼者。
“堂琅铜洗”声名远播
说到云南斑铜文化,追根溯源,不能不说会泽斑铜。会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曾经的“天南铜都”,在漫长的历史时光中,为会泽这里带来了数之不尽的财富。
据《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记载:“堂狼出银、铅、白铜。”堂狼,即现在滇东北的东川、会泽一带,该地区古代就有开采铜矿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云南先民就掌握了青铜器的冶铸技术,而且矿料远传至中原地区。处于鼎盛时期的殷商王朝,在商王武丁的王妃妇好去世后,随她殉葬了大批青铜器物。据今天的科学数据分析,这些青铜器的原料就产自今天的会泽、东川、巧家一带的金沙江边。这一发现,使会泽产铜的历史至少延展到了3200年前的商朝晚期。东汉时期,会泽铸造锻打的“堂琅铜洗”声名远播,铜洗的铭文和图案记载了中原文化与滇中文明的深刻渊源。
历史上会泽铜业的兴盛,带动了手工艺的发展,也造就了大批的铜匠艺人,并由此诞生了世界瞩目的华夏瑰宝——“斑铜”工艺品。斑铜,是在特殊的资源环境中,从清代乾隆后期于铜商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技术衍进的产物。
让斑铜艺术代代相传
关于斑铜如何诞生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民间流传有很多说法。专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云南斑铜至少在明代已见行世,但具体初始于何时何地,至今尚无可靠史证。有史料可证的是,“唯东川制作的斑铜曾享有盛名”,至于斑铜曾经参加“1914年巴拿马赛会”、“1933年美国国际博览会”并获奖的情况,虽有记载,但只言片语已难说清究竟。但斑铜之加工、聚散于省城昆明却大有史载。明代,昆明铜器制造业已十分发达,《续修昆明县志》载:“铜器,凡铸造神像、炉、瓶成黑色而光滑,花纹精细者为古铜器;锤造炉、瓶成冰形而斑者,为斑铜器。到清代,特别是1905年昆明作为自辟商埠开放后,铜器制造业有了新发展,斑铜制品声名日盛,成为昆明工艺美术品中的出类拔萃者。据1910年7月的调查,时昆明仅铜器铺就有134户。斑铜最初的含义,指的是艺人用天然铜矿石,用冷锻成型方法制作成铜制品,铜中杂有的金银等金属因无法全然融合,既而形成辉斑,有深蓝、紫金、赤红等颜色,最耀眼的是金黄色。成品表面抛光后,形成在古铜色底色上,构成斑彩熠熠的独特效果,所有器物斑影均无任何雷同,一件小小的作品,往往也需艺人敲打上万锤才能做成。世界上的金属器物中,只有斑铜无需冶炼就能锻打而成,加上斑矿难以找到,斑铜产品甚少,而且所有作品都有唯一性,物以稀为贵,即成稀世珍品。”事实上,这专指“生斑”,在后来的发展中,斑铜有了“熟斑”之说,是为弥补斑铜原料稀缺而通过冶炼熔铸加工而成,使用材料为电解铜等,工艺虽复杂,但原料不缺,产品较为丰富,但价值上便逊色很多。会泽斑铜的最初出现,不是一个刻意追求、研究的目标,更不是某个人的发明或独创,它是天南铜都铜匠们在长期劳作中对自然铜打制加工过程中,逐渐实践提升、总结而创造出来的。
在会泽,斑铜工艺的创作者们,在行走山水间得到滋养,创作出了各种造型独特、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一件斑铜作品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是斑铜创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果,是集斑铜创作者的智慧、心血与体力的结晶。作为一名斑铜雕刻者,真正的成功不是斑铜作品大功告成的那一刻,而是体现在创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我们特有的、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作,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孵化为艺术作品。斑铜制作者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思想理念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创作的作品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把这古老艺术的精髓与当代文化重新链接起来,并代代相传。
马永义/文 宋永健/图(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