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中的这碗腾冲稀豆粉
大年初五,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舌尖上的中国3》,片中的腾冲稀豆粉、丙中洛石板粑粑、石烹松茸陆续登场,丰富的云南食材撩拨着每个观众的味蕾。
《舌尖上的中国3》第二集从云南腾冲的一碗稀豆粉讲起。
把豌豆研磨成淡黄色的豆粉,经过熬煮,分离出头浆与清浆,再次加工,精细配比后,一碗稀豆粉才算成型。小吃,看似简单却充满饮食之道。
走进腾冲市腾越镇云山社区董官村,站在村口抬头便可看见一处高大门楼,上有光绪帝题书的四个大字“高节林立”。感觉穿过这座门楼,就可以与这座村庄进行对话,了解这个村庄的前世与今生。
每天清晨,木翠都要和自己的家人,用石磨把头一天浸泡好的豌豆磨成浆,需要精心的两次研磨过程。木翠负责稀豆粉的煮浆、搅拌过程,用木棒不停搅拌,以保证煮豆浆受热均匀、粘稠合适,这也是稀豆粉是否煮好的关键。再由食客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豆瓣酱、辣椒等调料,搅匀后食用。这是云南人闲暇时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一勺稀豆粉不仅带来豌豆的清香,更有细腻的口感。
早上8点,当记者走进村子,远远就看到卖稀豆粉的摊子排起了长队,他们有来自腾冲的市民也有来自外省的游客。董书新的父亲和母亲在家里做好稀豆粉后,由她的父亲董诗祥带到村子中心交给董书新。
“节目播出后,除了以前固定的顾客,每天慕名来吃的人增多了。”董书新介绍说。 来自石家庄的游客吴聃表示:“看了《舌尖3》对稀豆粉的介绍,今天终于吃到了。在外旅游,这样的味道总会让人想家,想起自己的父母。”
稀豆粉是云南人最爱吃的东西之一,十几种调料按照自己的喜好调制味道,再加入饵块、油条、饵丝等,就成了最美味的早点。除此之外,晒干后的稀豆粉,还可以油炸吃,酥脆爽口。“这得感谢《舌尖上的中国》让我们的稀豆粉上了一次电视,不仅增加了稀豆粉的曝光率,每天卖的量也由以前的2桶增加到现在的4桶,收入比之前增加了一番。”董诗祥笑着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了多样独特的小吃品类。这些食物往往就地取材,最亲和、最能体现云南当地特色,也最令人回味。稀豆粉里浓缩一地风土人情,成为别致的云南地方民俗符号,同时体现着当地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
记者:王帮旭(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