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旅游学术共同体要服务社会
【编者的话】
走进2019,我们在云南一起干了这碗“诗与远方”的鸡汤!
2018年12月20日,2019中国旅游研究院机构年会暨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云南昆明举行。中国旅游研究院、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师范大学的3位负责人在活动中发言。辞旧迎新之际,他们情不自禁地道出了送给2019的”新年献词“。
围绕”诗与远方在一起“的话题,他们分别从服务、融合、传承的角度谈了极具指导性的思想观点。在此,我们持续推出这组文章,希望对读者来说是一碗”诗与远方“的鸡汤,为新年增添改革再出发的新动力。
来吧!干!
端起这碗“诗与远方”的鸡汤,敬天地自然、敬八方朋友、敬同事家人,感谢大家对云南文化和旅游的特别关爱!
因为有你们,云南的“诗与远方”风景独好。
戴斌
12月2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出席2019中国旅游研究院机构年会暨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他在讲话中谈到:旅游学术共同体要服务社会。
戴斌表示,希望云南师大秉持西南联大精神“刚毅坚卓”,在改革开放的新事业中将其发扬光大。同时,他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挂牌成立表示祝贺。他谈到,云南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在旅游市场整治等相关工作上取得成绩,实属不易。
戴斌说,云南旅游的事情不只是云南的事情,而是全国关注的事情。大家能够感受到,最近史上最严厉的市场整治以来,不仅没有拖云南旅游发展的后腿,反而焕发了新的生机。
戴斌说,今天会议的主题是理论研究与数据建设,在此与大家交换想法。第一,理论研究首先要明确为谁研究。应该说,在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实践,旅游研究的理论建设、人才培养、学科范式都取得巨大成就。一直以来,大家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希望与会者好好领会。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背景下,研究要有一个侧重点的变化,那就是要更加注重面向实践,特别是产业实践、行政实践和教学科研实践。
戴斌谈到,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要更加注重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地上。在上一周的工作年会上,雒部长开篇就谈到了过去的10年间,中国旅游研究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接受实践的检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研究之路。这不仅是对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肯定,也是对旅游学术共同体的肯定和期待。这样的背景下,旅游研究的选题应该更接地气,才可以做出大文章。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回应时代需要所必须的。
戴斌表示,一直关注昆明分院办的系列活动,包括对澜湄合作机制的研究,这些工作既是云南需要的也是国家需要的。他还看了新出版的一套丛书,主要有露营地与自驾游、养老旅游、户外运动旅游等方面的研究,这些也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者应该担负起的时代责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报告中所讲到的,科研学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他建议,研究机构做的期刊甚至发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也要把目光瞄准社会的需要。有些文章看起来很小,但是,吸引了大量的旅游从业人员的关注,这就是好文章。因此,希望旅游学术共同体首先要解决为谁研究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要把眼光投向社会需要、人民需要。
戴斌说,今天想交换想法的第2个问题是,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工具都很完善了,但是,有一点希望学术共同体要注意:研究要始终和实践主体在一起。如果不能够跟产业实践主体在一起,就不知道他们所思所想所虑的事情。另外,从多年智库研究和实践来看,真正能够打动高层领导心坎的是那些朴实的语言、是那些来自一线的数据。希望旅游专家学者一定要扎根社会、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做研究和做学问都要和实践主体紧紧联系起来。
戴斌说,今天想交换想法的第3个问题是理论研究如何表述的问题。第一是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需要,要学会有不同的表述方式。第二是表述要经得起别人的提问。第三是希望在用数据的时候有一点文彩。另外,数据建设这个话题,第一要重视文化领域的统计问题。第二要建立数据采集渠道,包括宏观的数据,也包括微观的数据。第三要做好数据的应用。
戴斌最后提出希望,文旅融后要求旅游系统的专家学者要与文化系统的同志在一起相互学习,大家围绕社会发展需要、行业发展需要、实践主体需要共同研究,为中国文化旅游发展多做贡献。
记者:王欢(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