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澜湄上游去看看】盐井佳加面,谁来挑战148碗?
时间:2018年11月28日 行程:芒康——措瓦乡——香堆镇——察雅县 距离:约310公里 最高海拔:4827米
面条,一种再简单不过的食物,一次吃一碗即可饱腹。
然而,在云南省与西藏自治区交界的西藏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却有一种特殊的面条——佳加面,有人最多一次吃了147碗!
虽说我们已离开芒康,来到察雅县,可是,心里老惦记着:谁来挑战148碗?
佳加面馆,真会玩!
佳加面馆装修很简单,设计和挂件等处处透着藏族风情。与其他饭馆食客坐在大堂正中不同,客人来这里吃面,都是坐在四周的长凳上。
面馆里的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盘子,里面有几十颗小石头。
刚进店时,我在想:难道,这些石头是用来磨牙的吗?或者,是加热后烤饼或烤肉?
“25块一个人,随便吃!虽然每碗面条分量不多,但我们会不断往碗里加面条。吃完一碗就从小盆里拿个石头出来计数。”老板娘玉珍笑着介绍。
店里的服务员都是女性,大家都亲切地叫她们卓玛。卓玛们都操着一口藏族口音的普通话。端面条来之前,她们都会说:“请大家提前松松腰带哟。有个客人一次吃了147碗,是本店的最高纪录。谁打破这个纪录,就能免单,还可以在这里吃一辈子面条。我们还会给男士介绍盐井卓玛,给女士介绍扎西小哥。还送你60头牦牛。”
客人们猎奇的心理瞬间就被调动了。伴随着卓玛们动听的歌声,大家开吃了。
虽然已经很努力,但最后,数数桌面上的石头,我也只吃下26碗。
一位卓玛说:“吃完了一定要把汤喝干,还要把筷子交叉放在碗上,表示用餐完毕。否则其他卓玛会再次往碗里添加面条,直到你吃完为止哟!”
这话吓得我赶忙喝汤、放筷,终于避免了卓玛“善意”的加餐……
那么,佳加面从何而来?
“其实在2000年前,佳加面是没有名字的,这种吃法只有当地人知道。后来,一个北京的专家到我们这里考察,品尝后,综合了各种信息,给它取名佳加面。寓意为把最好的面条给客人。”老板娘玉珍解答了这个疑问。
她说,这里是佳加面馆的分店,开了4年,而老店有22年历史。客人来自全国各地,每到旺季,每个店每天有600人左右用餐。
147碗的纪录,谁创造的?玉珍继续说:“几年前有个湖南客人,他骑了105公里的车,从飞来寺直奔面馆。当时我们的纪录是125碗,而路上基本没吃东西的他,一口气吃了147碗。”
多年来,佳加面馆的名气越来越大,虽然大家都说这家店已成网红,但玉珍却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我们没打过广告,也没做过推广,都是客人主动帮我们在网上宣传,名气靠的是22年的口碑。只要有自己的特色,再加上用心做事,总不会差的。”
“今年的纪录是105碗,看看什么时候有人能吃148碗!”玉珍眼中满是期待。
离开佳加面馆,我一直在琢磨:一碗面的魅力何在?
要说佳加面,面、汤、调料都非常简单,而它最特别的调料是“有趣”。
我们去那里与其说“去吃面”不如说“去玩面”,就算你去过这家店100次,可能你还会去101次,因为你每一次去都想知道:谁又挑战新的纪录了?我自己会不会打破上一次的个人纪录?
有句流行的话:一辈子很长,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借用到佳加面馆就是:滇藏路很长,要到有趣的面馆去玩一玩、乐一乐。
记者:李恒强 西藏察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