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澜湄上游去看看】如果拍一部滇藏公路的电影
时间:11月27号
行程:飞来寺—隔界河—盐井—红拉山—芒康
距离:约220公里
最高海拔:4448米
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有句台词: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戳中了很多人内心的柔软。如果今天是在拍一部滇藏公路的电影,其中有一句台词一定是:你能保证在这条路上不出意外吗?
随着考察的不断深入,11月27日,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国内段自驾调研组结束对云南境内的线路考察,朝西藏自治区芒康县进发。美景、美食……谁也没想到,这天的行程会如此“意外的精彩”。
这个意外,首先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梅里雪山是云南境内最高峰,也是在藏传佛教中地位非常高的一座雪山,它有很多传说。听说,运气好的人才能一睹它“日照金山”的风采。
终于,11月27日7:47,“日照金山”逐渐显现。寒风中,大家手中的“长枪短炮”发出“咔嚓咔嚓”的连拍声。
布施、转山、叩拜……表达信仰的方式很多。双手合十,虔诚地许下愿望也可,心诚则灵。
看完“日照金山”,我们继续向西藏前行,来到隔界河。
隔界河,是云南和西藏的交界处。我们,从来没离西藏这么近过。
一上午的兴高采烈,让大家肚子里的“咕噜声”此起彼伏。“走,我带你们去尝尝盐井乡的特色佳加面。”领队的这个提议,仿佛是天籁。
接下来的意外,是一声“意外的叹息”。
“一次吃一小碗,我们会不断往碗里加面条。吃完一碗就从小盆里拿个石头出来计数。”老板娘笑着介绍。挂在一边的黑板上写着:本店最高纪录147碗。
店里的卓玛一边往众人碗里加面,一边用带着藏族口音的普通话说:“请大家提前松松腰带哟。打破本店纪录就能全体免单并可在这里吃一辈子面条。我们还会给男士介绍盐井卓玛,给女士介绍扎西小哥。还送你60头牦牛。”
可最后,大家都只有带着撑饱的肚子和一声叹息离开小店。
当然,这只是说笑而已。不过,旅途中的疲劳在其中得到一些缓解。
出店门拐一个弯,就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
拥有千年历史的古盐田分布于澜沧江东西两岸,游客可在此观摩原始的制盐方式和晒盐方法。沧海桑田,自然环境与人文风俗的融合是一种怎样的奇妙!
翻过红拉山,就离芒康县城不远了。最高海拔4448米的红拉山属于滇金丝猴国家自然保护区,是茶马古道必经的一座险要之山,也是我们这天行程的最高点。
从海拔2300米的山脚到4000多米的顶峰,垂直气候类型让游客淋漓体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风情。
没想到在这里,我们与第三个“意外”亲密接触了!
滇藏公路的险峻无需多言。途中,调研组一行见到一辆轿车意外翻到了沟里,所幸人员无碍。
我们没有旁观,大家热心地停下车来了解情况,帮着解决问题。后来,还邀请藏民与我们同车,一起到附近的城镇寻找工具和帮手。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同行。
面对这个“意外”,我们把早上有幸一睹“日照金山”奇观的感恩之心化作了行动。
做完好事,继续前行。
近了,近了!芒康,我们来了!
这一天的最后一个意外,是一条哈达。
还没进芒康,热情的当地朋友早已在路边等候。虽然寒风凛冽,但他们的热情却让大家内心温暖,一条条哈达传递着最美好的祝福。
踏上雪域高原的土地,披着洁白的哈达,心里的万千感慨汇成一句话:扎西德勒!
如果拍一部滇藏公路的电影,今天所遇到的意外,可以算是开篇。接下来的行程,不知道我们的“电影”还会有怎样的精彩?
【链接】
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国内段自驾调研,从11月25日正式开始。本次调研涉及云南、西藏、青海3地,旨在考察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地区自驾线路情况、沿线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并对接当地旅游主管部门,为12月即将开启的国际段(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考察打下基础。
活动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牵头,昆明蜂鸟运动有限公司、丽江茶马古道旅行社、香格里拉结达木景区、云南光民国际旅行社协办,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户外运动旅游研究基地、地学旅游研究基地参与。
记者:李恒强(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