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亚洲象保护难题?

2018-10-23 11:08:06
来源:云南日报

  西双版纳野象谷附近有个香烟箐村,整个村子被碗口粗的钢管焊成的两米多高的绿色围栏严密地防护了起来。为缓解人象冲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尝试以建设隔离栏的方式将村寨与野象隔离开来,香烟箐成为防象围栏建设的第一个试点村寨。

  亚洲象是亚洲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物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云南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临沧市,是我省野生动物保护的一张重要名片,也是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旗舰物种。亚洲象及其分布地热带森林所发挥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一直为国际、国内社会高度关注。

  云南于1958年、1980年先后建立了以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西双版纳和南滚河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又为保护亚洲象建立了2个省级和1个州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共3527.99平方公里。这些自然保护区使亚洲象及其栖息地热带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在国外亚洲象总量不断减少的形势下,云南的亚洲象数量逐渐增加,30年间,全省亚洲象数量由15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300头左右。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公园)管护局资深专家沈庆仲说:“监测数据表明,有部分亚洲象游走于中老边境地区。”为促进亚洲象保护,2006年开始,保护区管护局就与老挝农林部门开展了亚洲象跨境保护工作,并逐步在中老边境共同划定了长约220公里、面积约20万公顷的中老跨境联合保护区。2018年,西双版纳州政府组织的中老跨境保护会议将亚洲象跨境保护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扩大了合作的范围,为“一带一路”生态保护提供了示范。

  然而,随着亚洲象的分布范围逐渐扩大、栖息地适宜性下降、保护区外栖息地减少、原有连片栖息地被人为割裂等因素,亚洲象行为发生改变,野象肇事事件频发,人象冲突不断加剧,保护形势日益严峻。保护区管护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91年至2016年,亚洲象肇事造成损失约3.27亿元,致53人死亡、299人受伤。“现有的保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管理需求,难以有效发挥保护亚洲象及其栖息地的作用。”沈庆仲说。为此,他们通过建立亚洲象预警机制、亚洲象栖息地改造、食物源基地建设、野生动物肇事投保等方式来缓解人象冲突。

  “亚洲象保护是一项涉及物种、生态系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其保护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越单一物种。”省林业厅有关处室负责人指出。

  省林业厅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国家林业局支持下,云南省于2015年开始着手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申报事宜,编制《亚洲象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上报国家,旨在整合亚洲象主要栖息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和相关区域,统一保护思路、明确保护范围、明晰保护目标、创新保护方式,减少和避免人象冲突,更好地促进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

  建立亚洲象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一是有利于在保护亚洲象种群及其栖息地基础上,系统保护我国珍贵的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有利于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科学开展分区管控,实施系统工程,缓解人象冲突;三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亚洲象品牌价值和云南生态保护形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四是有利于创新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实现对生态和资源的统一规范高效管理,推动云南更好地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记者:程三娟 普建彬 陈飞(云南日报)

编辑: 李恒强
如何破解亚洲象保护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