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才!加油!(三)—— 做好“传帮带”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2018年云南省首届旅游行业青年菁英人才选拔大赛中,10位“师傅”以教学、引导、示范等方式带着一群“徒弟”“过五关,斩六将”,以赛带学、以学促用。
10位导师来自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有大学教授、企业董事长、杂志主编、电视台主播......他们头衔很多,不过,最重要的是专业过硬,“传帮带”认真、耐心。
“我把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风格带到和选手们交流的过程中,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有所启发。”《旅游研究》主编、昆明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旅游规划研究所所长窦志萍作为导师之一,见解独到、有的放矢,让很多选手由衷佩服。
窦志萍介绍,在这次决赛中,选手们通过分组形式,从策划、市场、文创、运营4个方面为曲靖德盛春雨农庄出谋划策,提出发展方案。“这次决赛时间很紧张,导师们通过理论知识结合自身经验来对选手们进行针对性指导,激发他们的潜力,我想这次比赛对选手们来说收获很大。”窦志萍很赞同导师参与到比赛中来的方法,她认为这样的方式能培养出综合性的旅游菁英人才。
在选手眼里,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的副院长蒙睿是一位“严肃而不失活泼”的导师。在与选手相处的过程中,蒙睿强调最多的就是旅游从业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很多旅游从业人员把工作只是当做自己谋生的手段,对旅游业发展没有想法。这次比赛导师们通过引导让选手们思考旅游从业人员的责任是什么?他们能为旅游业贡献什么?”蒙睿说,由于选手们的背景各不相同,有在校大学生、在职人员等,大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参差不齐,因此,导师们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从业经验,有针对性地分享知识给选手们,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同时,注重启发式教育。“要想‘保鲜’旅游人才,这样的比赛形式要持续下去。”蒙睿表示,导师“传帮带”对旅游人才挖掘和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选手们好学的精神让我很感动。”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风光旅游集团董事长朱伯威被称为云南旅游界的“红人”,或许,与他喜欢穿红衣服有一定关系,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大家喜欢他。当然,他也具备天然的亲和力,在比赛中很快与选手们打成一片。
“我和年轻选手们在一起除了教学、引导,还互相学习,他们让我对云南旅游业发展充满信心。”谈及选手,朱伯威一直赞口不绝。他说,通过这次比赛他认识了很多有见地、会思考、有潜力的年轻旅游菁英人才。“通过导师的引导,选手们能从多元化的角度对曲靖德盛春雨农庄进行评估和认定,这种思考方式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朱伯威说,他希望能以这样的比赛方式选拔出更多年轻旅游菁英人才。
曲靖师范学院教授、曲靖市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臧国书作为导师之一,参与了从海选到决赛的全过程。他也非常赞同以导师参与比赛的形式来选拔和培养旅游菁英人才的。
“导师先进行授课、专题讲座,再让选手们进行集中讨论,相互交流,最后导师再进行引导,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引发选手们思考,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臧国书说,比赛过程中一些封闭式的训练让他和选手们能进行深度交流,进一步加大了他对选手的了解,能在指导过程中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导师参与比赛有利于从各方面提升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这样的方式值得延续下去。”臧国书表示。
记者:刘蓉(云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