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文山普者黑风景区深处的白族村落—马者龙村!

2018-07-16 17:02:58
来源:云南网

  在距离白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650公里的地方,文山州丘北县有一个叫马者龙的白族村寨。这里的孩子从小就会被脑补:“遥远的叫做大理的地方,那里街上赶集的人大多是白族,他们讲白族话,我们跟他们一样”。白族文化中一些古老但已经遗失的文化传承,在600多公里外完好地保存着。比如古老的白族游大神盛会,比如盛会中做法事的全套“吞口”面具……

  窗体顶端50多种白族面具在这里传承

  七月盛夏,汽车在丘北县普者黑风景区辽阔的山峦间穿行。路过一塘塘盛放的荷花、一片片娇艳的玫瑰,终于抵达这片以彝族、壮族、苗族聚居为主,却点缀有一处白族世居的村落——马者龙村。

  马者龙村属丘北县北部双龙营镇,与国家级4A风景区普者黑山水相连,距县城18公里。车行至马者龙村,云旅君目光所及之处尽是青砖黛瓦,几处零星的池塘掩映着古寺,静谧中,这座村庄显得古朴而雅致。

  走进一家带着照壁雕梁画栋的传统白族“三坊一照壁”院落,只见一位穿着蓝色土布的白族阿奶在静静地绣花。“这画桃木啊,有辟邪的作用,用来做木雕面具再好不过。这纹路我还得凿得更深些。”厅堂里,两位木雕师傅端详着几片画桃木交流着,房间的墙壁上则挂满了各色各式的木雕面具。他们都是绣花阿奶的儿子,一位是白族木雕面具的传承人李绍荣,一位是文山州白族学会副会长李绍云。

  李绍荣指着面具说:“你们看,这头戴竹雨帽、面色青绿、红舌长伸的是忌生神,他将一切邪恶拒之门外;头戴莲花帽,五官略显平和,面色土黄的是降邪神,他似乎在劝说也似乎在念咒;除恶神则头戴灵冠,横眉竖眼,很有威严。”

  李绍荣告诉云旅君,这些面具共有50多个,每一个面具的造型和色彩都不一样,但每一面具形象是固定的,染料均采自周边的花草树叶。这些“吞口”面具主要用在村子一年一度的太平节庆上,节日过了就会烧毁,所以没有固定的图谱范本。据说,很多面具的造型连大理地区的白族人都不曾见过,甚至登门到这里请求制作。李绍云说,这些做法都是由两兄弟93岁过世的老父亲李保昌口传心授给李绍荣,再由他做出来的。

  别开生面的太平节在这里热闹

  李绍荣说会用到面具的太平节,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初九的这一天举行。为了庆祝太平节,李绍荣一般会提前两个多月准备节日所需的面具。

当天清晨,太阳还未露出山顶,村里人会按照各自不同的分工忙碌开。到了中午,全村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准时集中到文昌宫前,为高达九米,手持金刚宝剑的巨型塑像——民间尊称的王天君大神,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值得一提的是,文昌宫中20块左右明清时期的石碑,记载了马者龙村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们同时也是马者龙村尊重文化传承的历史映射。李绍云提及,“我们的文昌宫搬过的地方都是风水绝佳的好地方,因为村子特别注重礼教,只要大家觉得村里出的人才不够优秀,掌事的老辈人都会重新寻风水绝佳之地重建文昌宫。如今,村子已经出了不少人才,画家、医学家、作家等等。”

  当主持人宣布开始后,经师们开始诵经,所有参拜人员齐向神像叩头祈求幸福安康。诵经结束,开路先锋鸣锣开道,村里年轻人头戴各种面具,手持刀枪剑棍在前面开路,随后由近40个少男少女手捧供品跟随而行,接着是26个年轻媳妇手捧香炉为大神开道。大神来了,街道两旁站满了围观的群众,村中的后生们拥着神像游神扫寨。此时,多数人家门口都摆上香案、供品、净水,迎接大神。当神像游到自家门口时,他们都要点燃一封鞭炮,并进行叩拜。

  “白族太平节充满着神秘色彩,但其目的就是为了祈福求安。目前太平节的活动主要举行两天,第一天游大神清寨,第二天拜龙神扫堂。第一天游大神清寨分为请佛神、游大神清寨、送大神三个环节。第二天的拜龙神扫堂,也分为请龙神、拜龙神扫堂、送龙神三个环节。在大理这叫做游本主。”李绍云告诉云旅君,每年马者龙村的太平节不仅仅是本村的盛会,甚至全省的白族儿女都会慕名而来。

  虽距大理百里,却与大理白族骨肉相连

  在马者龙村,不仅保留有甚至在大理地区都已经失传绝迹的木雕面具,以及隆重的白族节庆活动,马者龙村的妇女还同大理白族妇女一样喜用“花”字冠名。30 岁以上的妇女中就有 70%以上的名字带有“花”字,“金花”、“银花”、“灵花”等等,此外,马者龙村的白族文化与大理地区的白族文化令人称奇的相似点还有很多。

  李绍云认为,马者龙村的白族至今还保留有许多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如传统节日、宗教、祭祀、服饰,以及口传文学、民间美术、民间歌、舞、乐等,这和《丘北县志》载:“元代置站赤于马者龙”的记载一致。从县志记载来看,马者龙站曾是当时丘北辖区唯一的公文聚散机构,甚至更深远的历史不无关系。当然,这其中割不断与当地相距650公里的大理地区的白族历史的联系。

  他讲述,丘北在唐南诏国时期属郎州,天宝七年(748 年)属拓东节度(曲靖),宋大理国时期属维摩部所辖,一直在当时南诏、大理国疆域内,自然也居住有一定数量的白族土著先民“白蛮”。

  1986 年,在文山州马者龙村北出土大量火葬墓群考证,属宋代“白蛮”火葬墓,从罐型、纹饰及工艺等方面均与大理地区出土的宋代白族火葬陶罐类似。证明了文山丘北在唐、宋代时期,就居住着较多的“白蛮”,也就是如今白族的先民。在元、明时期,先后有部分流官从大理经曲靖流入丘北,融入丘北白族先民“白蛮”中,繁衍生息,形成现今部分白族居民。另外,根据现居马者龙村白族之张、王、李三姓的祖茔墓碑、氏族家谱记载,多称先祖于明初至大理为宦,后落籍于此,就是这种融合情况的例证。

  记者 刘珈彤(云报旅游文化全媒体)

  供图 刘珈彤 李绍云 吕磊

编辑: 覃雪丹
探秘:文山普者黑风景区深处的白族村落—马者龙村!